待王秦返回餘安時,夏天已經進入了尾聲,相比廣惠的不愉快經歷,餘安的百姓則是夾道歡迎王秦,更有其他地方的百姓趕到餘安,就是為了一睹王秦的風采。
雖然大家都是以一種崇敬的目光來看他,但王秦並不喜歡,他覺得自己像是隻猴子被人觀看。
此前在歡呼聲中招搖過市的炫耀感,王秦已經不想感受,因此,他從其它城門偷偷進城,而讓大隊從迎接的城門進入,完美的避開了熱情的百姓。
事實證明,王秦的這個決定非常正確。
一些武國人試圖在這混『亂』的場面中刺殺王秦,可惜,王秦乘坐的轎子內,空無一人。
回到大將軍府,王秦才鬆了口氣,得知有武國人刺殺他,王秦勃然大怒,立即下令關閉城門戒嚴,將城內的武國人統統抓起來嚴加審問。
幾名文吏勸說王秦這樣做十分不妥,城內大多數武國人都是商人,並非都是『奸』細。
但王秦不為所動,這些文吏對武國的情況一無所知,他們不知道,武國的朝廷其實就是一群商人組建並把持的。
城內的武國商人,十有都與武國朝廷有關。
王秦不反對與武國有民間方面的貿易往來,但他不會容忍這些武國人有企圖破壞東南大好局面的行為。
“大將軍,姚中書、郭樹平等人求見。”
“讓他們來。”
因為王秦是臨時起意,從他門回城,所以,姚中書、郭樹平等官吏仍在南門等候,得知王秦早就偷偷進城,一行人連忙來到大將軍府。
“拜見大將軍!”
眾人見到王秦拜道。
“姚中書,招賢館的進展如何?有無人才前來自薦?”
王秦最關心的還是招賢館一事,因此一上來就詢問負責此事的姚中書。
姚中書回答道:“各地名士賢者紛紛來投,其中平郡程理、西陽徐蒹都是當世有名的大家。”
“程理、徐蒹,我早有耳聞,他們都是舊楚時期有名的清流,門徒弟子無數,今得他們來投,真是如有天助。”
王秦自然聽說這兩人的事蹟,程理,曾官拜大學士,負責舊楚科舉三年,為人剛正不阿,敢於直面黑暗的官場制度,替舊楚發掘了無數可用人才,但正是因為這樣,觸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得罪了丞相張華,因此被丞相張華隨口編了個理由,打發回家頤養天年。
徐蒹,更是了不得的人物,舊楚科舉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三世皇帝臨終前,曾對其寄予厚望,認為由他輔佐四世皇帝,必可使楚國富國強民,本來有望成為丞相,卻被四世皇帝以太年輕,資歷不足為由,外放去地方上當官,四世皇帝轉而任命心腹張華為丞相,徐蒹一怒之下辭官歸隱,此番出山,曾經風度翩翩的青年,已是兩鬢斑白。
招賢館還有許多人,都是非常具有才能的。
王秦仔細聽姚中書介紹完後,拍手叫好,如此多的人才,何愁大業難成。
有許多人,都是舊楚時期名噪一方的大賢,可惜,四世皇帝沒有好好重用他們,否則江山如何能亡?
朱繇又怎會有機會,覬覦神器。
<>微信關注“優讀文學”看小說,聊人生,尋知己~
喜歡朕法請大家收藏:()朕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