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向遙,問:“你打算在你們那邊大規模種植?”
向遙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目前是有這麼個想法,咱們那邊貧困,一年到頭也創不了多少收,花生這種經濟作物在市場上運用是特別廣泛的,不僅能作為食材,能進行食品加工,關鍵是還能榨油呢!”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要是咱們種出點名堂來了,那真的是能帶領著大家一起致富了。”
老黎想了想,說道:“你這個想法很不錯,但是現在想要搞大規模的種植,肯定是不能以個人名義來進行的,實際操作起來,恐怕挺有難度的。”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要種植花生和西紅柿,那肯定就意味著要佔用不少農田,光是這個事情,就很難獲得公社裡和民眾的支援。
畢竟“以糧為綱”仍舊是當前農業方面最重要的方針,如今還是計劃經濟呢,哪能是說幹就能幹的。
而就算幹起來了,全程也得十分小心,稍有不慎,恐怕還要被有心人打上“資本主義傾向”的標簽。
其次麼,對於沒有相關種植經驗的人來說,貿然開展大規模種植,只怕中途會遇到很多難以克服的種植難題。
種植作物,說簡單也簡單,但是想要種出名堂來,那就需要精心細致地侍弄了,技術方面的保障,是定然不可缺少的。
病蟲害、氣候把握、灌溉、化肥農藥供應……
這些關鍵點要是不把握清楚,很容易顆粒無收,要是處理不好,只怕會引火上身。
老黎是個資深的農業研究者了,他將這些情況條分縷析地說給向遙聽,一個越說越神情嚴肅,而另一個也越聽越陷入沉思。
向遙不是沒有想過相關的一些問題,但是跟老黎的分析比起來,她此前的想法都多少有些幼稚而缺乏考慮了。
只是,她手裡掌握著這樣一片大好的瓜田,不好好利用起來,實在是虧了。
再者,現在瓜田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她顯然在沒有研究透徹之前,是不可能純靠著瓜田出品的瓜果來建造她的瓜果帝國了。
如此,倒還不如利用所剩不多的瓜果,用最適合在本地種植的花生和西紅柿,來讓整個石塘大隊的人參與其中。
她所圖不小,種植就是萬裡長徵耳朵第一步,而這一步,她必須得走踏實了、走穩重了。
向遙問道:“能不能搞這個種植的事情,我回頭想想辦法,哪怕是大夥兒不同意大規模種植,但是退而求其次,要是各家劃出一片自留地來試種,應該不會有太大的阻攔。”
她笑了笑:“當然了,這是最差的結果,我還是希望能直接大力推進的。”
老黎也笑了,他很欣賞這小姑娘如此坦率地表達自己的野心,於是說道:“要是你手裡的種子都取自品質這麼好的果實,起碼第一茬種下來,應該是能收獲很不錯的果實的。至於之後,就要花費精力挑選良種了。”
向遙點點頭:“這也是我的底氣。”
瓜田裡出來的瓜果,質量那是沒話說的。
她冥冥之中有一種和瓜田系統的莫名感應,能自信地判斷出,哪怕將種子撒在非系統裡的環境中,雖然很難種出於瓜田一模一樣的大小和品質,但總歸仍然是十分優質的。
說話間,黎旭東騎著腳踏車載著他媽張婉風馳電掣一般地回來了。
兩人還在院子裡,眾人就聽見了張婉在大聲罵人。
“說了叫你慢點慢點,你又不是趕著去投胎,這麼快做什麼!摔死我了你就高興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