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國日化1981> 第159章 第 159 章 不和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9章 第 159 章 不和解! (2 / 3)

所以他們選擇了肥皂——這個因為人工成本太高,競爭不過夏國産品,很多日化公司已經放棄的品類。

在這個品類,夏國63家企業佔據了美國市場78的份額。

但這也不能說是壟斷,這是63家企業,而不是一家企業,這裡面佔據份額最高的,則是來自於東山省的潔淨肥皂廠,廠長叫做劉學明,他們是91年才進入美國市場的,不過因為物美價廉,市場定位準確,成為了黑馬。

而他們才佔據了美國肥皂市場7的份額,這點是無論如何都構不成壟斷的。

他們之所以提出壟斷是因為拿到了個證據,傳真上並沒有這個內容,而是蔣學託人打聽到的,他們手中有一張照片,是在剛剛結束的春交會上拍到的,這個東西周漁熟悉的很,是他們被留在了廣交會博物館的那張當初大家簽字共同抵抗外資低價收購日化産品的盟約!

全名叫做第五十七屆廣交會日化專區君子之約!

這樣東西,存在那裡,原本是為了見證奇跡發生的時刻,也是為了告訴後來人,為了公平交易,在日化行業,有46家企業團結起來,最終獲得了勝利。

這是紀念,也是勳章。

可是美國司法部拿到了它後,就成為了證據——判定是否壟斷還有個界定辦法,也就是說是否有設定最低價的性質。

其中有一項叫做橫向協議,這是用於同行業的,內容是在行業內競爭對手聯合起來設定最低出口價。而君子之約看起來的確符合這一條,上面明確寫著一塊香皂最低不能低於12美分,普通洗衣粉不低於40美分。

徐倩皺著眉頭說:“這博物館是開放的,可沒人能想到,他們會拿這東西告我們啊。咱們沒這個意識啊。”

“這證據是不是太硬了?周總,這東西沒有追溯時限嗎?”這是徐倩能想到的唯一破綻了,“這都過去快十年了。現在都是1994年了。”

周漁搖頭:“不能這麼算,我們現在一直在售賣肥皂,也就是說,他們可以認定我們的壟斷行為一直在發生,所以別說十年了,二十年都可以追溯。”

“再說,這也不能算證據。”

這倒不是周漁不認,而是事實如此,他們是現在佔據了美國肥皂市場78的份額,而不是1984年,那時候,只有凝脂皂在美國市場靠著抽獎銷售,他們連2都沒有,他們對美國肥皂市場沒有任何操控能力。

這根本就不成立!

這分明是莫須有,但也不得不重視,美國不講理又不是一天兩天了,還得認真對待,周漁沖著徐倩說,“我得跟日化局局長沈濤溝通一下,你把這些資料傳一份給李曉明,讓他告訴大家究竟是為什麼被告了。”

徐倩立刻應了,周漁則給沈濤打了個電話,梅若雪早就升職了,沈濤是新任日化局局長。

周漁作為華美集團的管理者,跟沈濤也很熟悉,所以有他家的電話號碼。等著一接通,周漁就把這事兒簡單彙報了一下。

沈濤跟梅若雪還有點不同,梅若雪春風化雨的一個人,沈濤則是狂風暴雨,一聽就怒了:“他們太欺負人了。”

要知道,日化行業可是夏國輕工業中,發展最好最快的行業,是各行各業的標杆,而君子之約則在廣交會歷史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在他們之前,大家都是隻要能賣不管價錢,而在他們之後,就漸漸有了改變。

大家發現,原來不用卷自己人也可以賣出去,我們價格低質量好,他們想賺錢,找不到第二家。難不成去從印度進口嗎?

而且,一向團結的夏國人,當看著46家日化企業抱團成功,誰不感動,不向往?就像是有人說的:“這才是對的,咱們應該一起對付外商,咱們怎麼能自己鬥起來了?”

後來,工藝品先開始學會了有底價,再後來調料、陶瓷越來越多的行業品類,大家都達成了共識,總不能賠錢吧,可以少掙點,但決不能流向外人田。

十年過去,雖然不能說整個廣交會沒有任何人會為了成交賣低價,但這種風氣已經極少見了。

如果君子之約有問題,那是不是夏國的其他行業産品出口都有問題?都會被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