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長看著有點擔心:“就算成本價,這也不少錢。”
可不是,一個棚300塊,這就是將近四萬塊錢,周漁肯定掏不出來,不過她沒半點發愁的樣子,將這些單子收好後,就把堆料的方子和方法給了老村長,“您先把這些弄齊,把培養料先堆好,其他的交給我吧。”
老村長也不知道周漁怎麼去弄這些錢,他就是叮囑她:“你也別太難,不行就減半,兩家用一棚。”
周漁點頭說道:“放心吧。”
下午周漁就去了蔬菜公司,因著有虞梅的電話,伍月華對周漁是更喜歡了,周漁不僅有技術有專業,還知道扶持身邊的人,這樣的人誰不願意結交?
瞧見她過來,伍月華就笑著問:“怎麼這會兒過來了?”
周漁就說:“我是來求您幫忙的。”
伍月華一點不意外,周漁這大棚都有門路了,肯定是要問門市部的事兒,她就說:“你産量能有多少?我倒是可以考慮,春節期間給你加一個臨時菌菇批發門市部,這樣的話,也便於你賣菜。”
豈料周漁搖頭:“這可太麻煩了,我是想問問您,要不要收我們的菌菇?”
周漁拿出了自己已經寫好的資料:“我們村準備建造140個大棚。平均每個大棚一百平米,出菇量在八百斤左右。”
伍月華直接嚇了一跳:“多少?”
顯然沒想到,周漁上來就弄得這麼大。
一百多個棚啊,那得多少錢。而且,她可是記得,上次周漁可說,平菇畝産千斤,她倒是知道,這個棚周漁是怎麼設計的,可怎麼弄,也只有三百來平的種植面積,也就是半畝,怎麼就八百斤了。
周漁自然知道她為什麼驚訝。
她解釋到:“原先那只是預估,現在真正的種出來發現,比預估的産量高多了,大概能達到畝産一千六百斤。”
周漁可沒說謊,事實上,因為她這邊條件不行,比之上輩子還是差遠了,上輩子他家的菇棚畝産能達到三千斤,一年下來三萬斤不是問題。
但現在雖然有地膜了,但高壓袋還沒有廠家生産,只能用床架法種植,産量根本上不去。
她只能慢慢找尋,看看能不能找到,到時候産量就上去了。
可就算這樣,伍月華心裡默默算了算也驚了,這140個棚到春節第一茬的産量就能達到十萬斤。
供應冬菜絕對夠了,甚至還可能吃不下,畢竟蘑菇有點貴的。
她就問:“你是想讓我們先簽訂收購合同?這也行,到時候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這不行,主要是我沒錢,等著這批定金蓋大棚呢。您能先付定金嗎?”
這可就讓伍月華為難了,她皺著眉頭說:“這……說真的,我們訂購菜的時候也是付定金的,但你的問題不一樣,你目前什麼都沒有,貿然付出去這麼多錢,那肯定不行。”
周漁就知道是這樣,她點點頭說:“那如果換種方式呢。伍總,每年都被南方菜賺去這麼多錢,被東北老大哥搶去這麼多菜,您想不想賺回來?”
伍月華看著周漁,周漁笑著說:“我是咱們蔬菜公司下面的個體戶,在過去的經營中,我們憑借100多平的菇房,創造了2560元的銷售額,目前我們在成功的基礎上,準備擴大生産,保障南州市人民過年的菌類供應,並且為兄弟省市服務。”
“蔬菜公司是不是對於這樣的農民集體有所幫扶?是不是可以幫忙推薦並推銷?”
如果花自己的錢肯定是不行的,但要是不花錢還出去掙別人的錢呢?
伍月華不得不說:她心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