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昭雲並沒有廢多少口舌,就說服了杜伏威,不是他口才有多好,而是杜伏威識時務,能夠認清大勢。
如果杜伏威硬抗到底,倔強不服,等待他的就是轅門問斬,還會連累俘虜的諸多的將領與義子,以及歷陽郡的族人和家眷。
出於各方面考慮,杜伏威識相地選擇屈服,人在房簷下,不得不低頭了。
以前他是江淮梟雄,但此時此刻,只是俘虜、降臣,心境轉變很快,對他而言,並非什麼大屈辱,因為不論從武功、謀算、學識、視野、能力、魅力、雄心壯志方面,杜伏威與羅昭雲相比,那差得太多。
所以,杜伏威哪怕此時跪在地上,仰視著比他年輕二十歲的羅昭雲,也沒有任何不服,相反,他覺得輸給此人,並不冤枉,一手好牌被自己打得稀巴爛,連朝廷大軍如何化被動為主動,如何擊垮了他們的盟軍,至今還有些想不通。
“你若能順利完成此時,朕不但赦免你與族人、家眷的罪名,還會封你一個爵位,去長安定居做官,待幾年之後,委派地方做地方刺史,也不是沒有可能。”
杜伏威拱手:“杜某先謝過陛下了。”
“此去江南,遊說輔公拓,打算帶誰做助手過江去?”
杜伏威沉思了一下,說道:“西門君儀夫『婦』最為適合,我只帶這二人過江,先接觸一些舊的部將,然後策反一些駐軍將領,這樣,一旦遊說不成,很可能會引發兵變。”
羅昭雲點頭道:“朝廷軍隊,會在七日後,從上游渡江,進攻丹陽郡南面的當塗、採石,然後橫推上去,若是輔公拓、沈法興等人不識時務,抵抗到底,最後朝廷可不會再網開一面,最後都要斬殺!”
杜伏威心中一嘆,也明白大華皇帝的意思。
平定天下的時候,為了宣傳仁義,做個其它諸侯勢力看,前面生擒的諸侯王或許會留住『性』命,以招降安撫其它諸侯,瓦解他們抵抗的決心,但是,到了『亂』世的末尾,最後的諸侯王已經沒有了用處,如果不識時務,死戰到底,那麼最後的結局一定不會多好,因為朝廷無須再做給別人看了。
就在這時,有侍衛在門外唱喏道:“啟稟陛下,有八百里加急軍情送來。”
羅昭雲聞言後,對著杜伏威道:“你先退下吧!”
杜伏威起身,跟隨殿內的侍衛出去,外面的侍衛則送加急軍情進殿。
內侍宦官呈遞上來,羅昭雲開啟一看,是李靖親筆所寫的摺子,介紹了蕭梁的軍情,七日前李靖所率的十萬大軍,與梁國的大將軍冉肇則對峙在百里洲的地方,兩軍展開廝殺對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