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昭雲接洽了這些工部、戶部的官員後,佈置了新一年內的經濟政策,也許他的許多想法,暫時還不被理解,但是他已經儘量找比較容易接受的內容,讓大臣們去接受、理解,然後起草檔案,與目前時代實際情況結合,進行試執行。
朝廷開始對經濟嘗試宏觀調控,在官窯、官企等作坊、工廠方面,進行強化,加大產量,工藝創新,覆蓋各州,促進物質的豐富性,滿足百姓和貴族的生活、生產需要。
物質增多,控制物價,讓百姓有飯吃、有衣穿,物質生活脫離匱乏層面後,才能實現經濟發展,生活的穩定,國力的強大,一片盛世局面才能開啟。
雖然目前亂世,南國疆域還沒有統一,北方還有晉陽城沒有拿下,突厥虎視眈眈,但是,羅昭雲已經開始未雨綢繆,在政治、經濟、科舉方面進行推進,一旦戰爭結束,大華國就能很快步入正軌,發展穩定了,不會有立國初的困難局面。
因為歷史上,許多朝代建立後,前面幾十年都不安穩,除了被統一地的暴動多,就是災荒多,蟲災、旱災、洪災等,時有發生,但是各個朝代立國初,都因為戰亂影響,財力有限,物質匱乏,不能及時安置流民,解決饑荒等,導致上百萬人大片死於開國後的災荒,這種事很常見。
接下來的次日,羅昭雲召見了一批軍事將領,秘密議事。
這些人多是年輕將領,秦瓊、程知節、羅士信、薛萬仞、張公瑾、郭孝恪、麥仲才、慕容懷固、長孫安世、寧武飛等人就被招來覲見。
他們裡面有七成人都是從晉陽城外調回來的,遠離了前線,沒有任何說法,所以,有人心中多少有些失落,覺得這樣缺少了立功的機會,回來做文官,類似程知節這種粗獷性格,自然是安穩不下來。
“有幾位將軍都是從太原郡的戰場回來,這一年跟隨朕征戰辛苦了,把你們召回來在長安城過年,都分配了新居宅院,可曾適應?”
“啟稟陛下,一切適應!”秦瓊穩重一些,恭敬回答。
程知節卻有些安耐不住了,畢竟回京過了年,元宵也過了,他們卻始終沒有得到繼續派回太原郡的調令,也沒有南下輔助李靖剿滅蕭梁的意向,所以,他總覺得不踏實,好像自己在前線放了什麼錯,不被信任,被調回來任虛職一樣。
“陛下,我們都是疆場上的粗人,在外面廝殺慣了,冷不丁地閒下來,這手腳都癢,特別是北面的晉陽城未破,李唐未滅,難免蕭梁、杜伏威、輔公拓、李子通等勢力也沒有平定,我們在長安城內,等著有些著急,懇請陛下準我等再赴疆場,替陛下開疆拓土,替大華消滅敵國。”程知節態度誠懇,但是也帶著幾分焦慮和急迫。
羅昭雲微微一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對著其它人問道:“你們是不是也有這種想法,要去前線作戰?”
羅士信站起來道:“陛下,臣也願意繼續回到沙場,為大華殺敵立功!”
張公瑾接著道:“臣也希望能夠回到前線,上陣殺敵。”
其餘人也紛紛表態,但是,他們都在察言觀色,見陛下沒有生氣動怒,都心中稍安。
畢竟他們是臣子,而且官爵都不太高,多數是從瓦崗山、李唐過來的降將,所以生怕觸動龍鱗,惹到羅昭雲的怒意。
“既然爾等都迫不及待想要上戰場,那麼朕自然會成全你們。”
程知節、羅士信等人聞言,都露出喜色,他們都是武將,正所謂亂世興武,盛世興文,都看得出來,大華統一天下的趨勢已成,不可逆轉的大勢,也許兩三年後,天下一統,會如同大隋版圖那樣,成為大一統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