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冷,深秋過去,已經入冬了。
各地諸侯陷入了休戰期,都沒有再相互征討,彼此的實力,都達不到消滅對手的地步,只是爭奪一些地盤和百姓而已。
太原郡,被李家重新奪回,李世民設計伏擊了敵軍,與李孝恭等人合圍,大敗宋金剛的兵馬,尉遲恭因為早就對宋金剛不滿已久,此時被圍困之後,李世民親自前往勸降,感化尉遲恭,加入了李唐陣營。
當李淵帶人從河東郡北上,抵達太原郡時候,晉陽已經到手,使得李淵老安慰懷,激動老淚轉動,若是晉陽那不回來,腹背受敵,李唐就真的氣數沒了。
如今有晉陽做後方,唐國還是能夠立足,等待東山再起。
當然,李淵年過五十,被大華擊潰趕出關中之後,一路上雄心壯志已經消失殆盡,他考慮如何在晉陽穩定下來,只做一個諸侯王算了,如果大華出關東進,唐國就要聯合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杜伏威等,合縱對抗羅成。
這個局勢,彷彿回到了戰國時代。
七雄林立,彼此征討,最後若六國不鼎力合作,只會敗給強大的秦國。
“戰國重現啊!”李淵輕嘆,可是誰能阻抗的了?
李世民前來迎接,勸慰到:“父王不必灰心,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大華要出關,諸侯都不會答應,我們只要汲取六國被秦滅的教訓,團結起來,推行合縱之策,未必不能維持現狀到百年。”
李淵嘆道:“但願如此吧,我們在太原,也不能閒著,繼續發展,找兵馬買,等待日後跟大華再戰。”
.........
寒冬來臨,李密正要帶人前往關中投奔,但是徐世績帶兵前來攔擋勸諫。
“魏王,你本是大魏之主,如何能降尊,去投奔大華,如今天下格局,如同昔日戰國重演,我們只要退一步,把齊魯之地掌控,就如同當年齊國,加上李淵、竇建德、王世充、杜伏威、蕭銑、輔公拓、劉武周、郭子和、梁師都等人,大小勢力仍然不下十個,大華要吞下這麼多諸侯,還不容易,羅昭雲需要坐鎮關內,威懾後方,所以,他無法遠征,依靠其它將領,難道真的能橫掃諸侯嗎?”
李密聽到徐世績的勸慰,如醍醐灌頂,豁然省悟,當場反悔,不再去投奔大華了。
王伯當也勸道:“徐將軍所言大有道理,不如我們往齊地趕去,在那裡重新規劃,擴軍發展,諸侯這麼多,大華一時也無法威脅得了,各國沉澱下來,以後又如同戰國七雄一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統一的。”
李密這樣一聽,不是每日醉酒時候的懶散和頹廢了,如果能在一方做皇帝,還是比去長安做大臣要快活。
“好,既然如此,我們就往東進軍,不在這裡跟洛陽王世充的兵馬遙遙對峙了,讓他成為大華首當其衝的障礙物吧!”李密忽然間想通不少。
魏徵點頭,覺得魏王是他主上,他做和決定,自己應該支援。
王君廓、賈潤甫等人,都有些失望,因為他們留下來,覺得李密志氣已無,即便做一方諸侯,也難有作為了,最後還是失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