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大軍戰勝了宋老生,奪取了霍邑之後,在這裡補充糧草,開倉放糧,再次招攬周圍的勇士、壯漢參軍入伍。[【】.手機最省流量,無廣告的站點。
同時,李淵派出了李世民、李建成、李孝恭、李神通、竇毅等人,兵分數路,攻打臨汾郡的其它誠邑、縣鎮,不出十日,整個臨汾郡全都都淪陷了,被李唐軍平定。
順著汾水再往南,就是絳郡了。
那裡的隋軍守兵只有三萬,根本擋不住李唐大軍的推進。
而且,絳郡通守任環,曾跟李淵有厚交,因此暗中兵變,挾持了太守、府兵郎將,直接投誠了。
李淵大喜,從晉陽起兵,到絳縣,幾乎一路順暢,不到沒有損耗多少人馬,擴增了一般人數,兵力達到十五萬眾了。
下一關就是河東郡,河東乃戰略要地,宛如關中門戶。
戰國時期,秦國和魏國,圍繞河西、河東兩地,曾展開了長達百年的爭奪戰。
從關內去往河東、河北等地,一半要經過這裡的渡口和路線。
過了河東郡後,又風陵渡,也有孟津渡,對岸就是馮翊和潼關了。
不過,目前河東郡的守將是大將軍屈突通,一位剛正不可,忠君愛國之人,深懂帶兵打仗之道,暫被封為河東招討使,阻抗李唐大軍的南下。
屈突通早作準備,收縮方向,集中重兵主要防衛河東,有六七萬人,要完全擊敗唐軍有些困難,但固守絕對沒有問題了。
李淵帶兵行至龍門鎮,派先鋒去試探,結果被屈突通的軍隊硬扛住,死傷不小,因此,唐國公猶豫不決,想要從龍門渡河,去往洛川之地,然後再向關內進發,雖然道路崎嶇一些,但沒有如此堅固防線,為此詢問謀臣武將的建議。
裴寂認為先解決屈突通而後入關才是正理,勸道:“這屈突通是大隋一員猛將,而且懂得帶兵之道,當年在楊素帳下為將,也是屢立戰功,如今佔據了蒲關與河東要塞,地利形勢重要,我軍當不惜一切代價平定,否則前有京城之守,後又屈突之援,此乃孤軍深入,腹背受敵,兵家大忌。”
不少人點頭應和,覺得裴寂說的大有道理,不攻克屈突通,直接繞去攻打京城,一旦屈突通包抄在後,腹背受敵,等若絕境,後果不堪設想。
李世民這時站起身,他曾得到葉珺瑤的秘密交待,分析唐公這個人性格猶豫,謹慎小心,做事好瞻前顧後,不夠果斷,一到了分歧之處,總要穩妥起見,會貽誤戰機,所以,特意告知,一旦到了龍門,有謀士建議跟屈突通硬碰的時候,需要及時反駁、糾正。
當時李世民記下來,沒想到今日真的被預測了,他開口道:“父王,孩兒認為,當兵貴神速,趁機早渡,以定人心,我軍若停留在此,跟屈突通消耗著,會白白浪費掉戰績,而且死傷巨大,不好攻克,誰也沒有把握一定能擊敗穩重悍勇的屈突通,倘若我們能從龍門渡口過了黃河,早一日拿下西京,挾天子以令諸侯,到時候一封聖旨下去,就可以讓屈突通棄城投降了,這才是上策。”
李淵聽完之後,覺得二兒子雖然偏激,但是這話也有道理,跟屈突通硬碰,十萬大軍都得葬送在這,到時候,慘勝拿下河東,已經無力攻打潼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