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了魯樓據點所有可以帶走的物資,套了兩輛騾車。
楊牧騎著一輛翻鬥摩托車,偏鬥裡坐著高勇,一行人打道回府。
不是楊牧願意騎這個玩意兒,只是隊伍裡沒人會開,只有楊牧親自操作了。
對於為什麼楊牧會開鬼子的“偏三輪”,戰士們沒一個人覺得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為什麼人家能做連長,肯定就是要比咱這些小兵懂得多嘛。
回到團部之後,李雲龍和趙剛得知這一次行動沒有人員傷亡,行動很順利,而且還繳獲頗豐,心下歡喜。
至於繳獲什麼的,倒不用上繳團部,自己留著就行。
但是得保證以後加強連能拿的出手,不負加強連這個名頭。
至於鬼子的“偏三輪”李雲龍倒是毫不客氣的徵用了,讓楊牧教了他怎麼操作之後,跟個小孩子得到新玩具似的,根本停不下來。
李大團長倒也沒有將其據為己有,過完癮之後,就派人將這輛“偏三輪”送到了總部。
不是李雲龍和楊牧不想留,主要是根據地弄不來太多的汽油。
小鬼子封鎖的太厲害,閻老西和委員長在物資上對八路軍更是扣扣索索。
留著這樣一個吃油的大戶,就沒有十分的必要了。
要說汽油這玩意,在陝北根據地根本不缺。
延長那地方1905年就有人籌劃煉油,後來美孚石油公司派裝置和人員,打了兩口井,寫了一個報告。
大致意思就是說,這地方有油沒錯,若是綜合考量之後,開採起來就不太划算,賺不到什麼錢。
最後,財大氣粗的美孚公司,丟下一堆裝置,走人了。
其後,一直到辛亥革命,這個攤子還是個攤子,就一面子工程。
直到抗戰時期,因為各方對陝北根據地物資的嚴厲封鎖,人們才又想起來搗鼓延長的石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一口井,用未爆炮彈的彈體切割加工成井下的舀子,自制木頭搖頭機,用騾馬做動力。就這麼從地下一炮彈一炮彈的將石油提到地面。
自己焊接石油的蒸餾反應釜,一個反應釜裡能生產煤油、汽油和柴油。
苦於根據地用油的機器太少,大多都用來點燈。
可所有的百姓都點燈,其消耗也跟不上生產的速度。
每隔一段時間,根據地的幹部就會通知各個部隊帶著大桶小桶到延長拉油去。
地方部隊,一度自己用不完,就放到市場上去賣,換的金錢給部隊改善生活。
可是楊牧他們在晉地,只能望著延長的方向,望油興嘆。
這樣吃油的大戶,還是交給總部首長,讓首長看著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