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等王羽用筷子順著切口挑開魚腹時赫然發現,裡面有一個用不知名植物的葉子製成的調料包,散發著奇異的清香,聞起來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
另外,王羽發現這個調料包除了調味以外還有別的作用,那就是給魚的身子定型。
原來,在烹飪之前,整條魚的魚骨都已經被廚師順著魚腹的切口完整地取了出來。
反正就連王羽的洞虛神眼,都沒有在魚肉裡面看到一根骨刺。
這樣一來,雖然食客們吃起來免去了挑魚刺之苦,但是魚肉由於沒有魚骨的支撐,在烹飪過程中便會攤作一堆,看起來十分的不美觀影響從而人們食慾。
於是經過多年的改進和演化,便逐漸形成了現在這用調料包撐起魚身的樣子。
當然,既然要往魚的身體裡塞,當然不能使用布制調料包。
因為甸魚的肉質十分鮮嫩,用布制的調料包在烹飪過程中會產生異味,十分影響魚肉的口感。
於是當地人經過長期的試驗和比對,終於選用當地一種特有的植物葉子來製成調料包。
而這種葉子也確實是十分合適,因為它不僅透氣可以使調料的味道完全滲透出來,還自帶一股獨有的清香,與魚肉搭配簡直是天作之合。
看到這個調料包以後,王羽忍不住心生好奇,這裡面裝的到底都是些什麼調料呢?
於是他便運起洞虛神眼朝裡面看去。
店家到底還是十分小心的,只見這個調料包裡面,都是一些切得極碎並且攪拌均勻的調料,一般人很難分辨。
不過這對於王羽這個擁有洞虛神眼的人來說,完全等同虛設。
他透過洞虛神眼以及長期烹飪積累下來的經驗,迅速便將這些調料完全辨認了出來。
這些說是調料更不如說是藥材,因為這裡面除了去腥的調料之外的百分之九十的成分都是各種藥材。
雖說這些藥材的種類不一定太珍貴,但是烹飪一條魚下來花費的錢財,估計也不會太小,怪不得店家會要這麼多銀子,連材料帶手藝確實是物有所值。
不過這樣一來,普通百姓是無福享用了。不過話說回來了,這家酒樓本身面向的就是各路豪商以及江湖中人,老百姓自然有老百姓的吃法。
話說了這麼多,其實也只是過了幾十秒鐘。
王羽將這條魚打量了一遍之後,便拿起筷子朝魚背夾取。
因為魚背是魚身肉最多的地方,所以這一夾連皮帶肉夾下來的分量可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