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名又寫錯了,這是七三七章!!
衙堂之上,眾人分列而坐,端首之位上,陳錚神色沉凝,喜怒不形於色。
“候爺,今日一戰,袁靈麾下軍馬不足四萬。若再有兩三戰,袁靈必然承受不了傷亡而自行退去,到時就是咱們反擊之機。請候爺給末將專斷之權,以此計消弱袁靈兵力。”
呂輕候從戰後就一直思索接下來的戰事,權衡各方向,類似今天與昨天的這種中烈度戰法,是適合的戰術。
它有二大好優點,第一,戰爭規模較小,節奏易控,可以隨時脫離戰場,進退自如;第二,戰爭烈度較輕,可以根據傷亡程度而調速戰爭烈度。
呂輕候把優劣點一一敘述後,所有人的眼睛猛地一亮。尤其參與戰事的將領,對於敵我兵馬的損失一清二楚。
昨天與今天二場大戰,士兵折損不超過七千,許多輕傷者經過止血包紮後,可以直接歸隊,戰鬥力不受影響。
而袁軍的損失,大概在一萬一到一萬五之間。
二比一的戰損,很划算的買賣。若是狠得下心來,以一萬戰損換取袁軍一萬五到兩萬的損失,等於為南下之戰奠定了一半的勝局。
陳錚眼中閃過一道血色,他不在乎兵力的折損,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關鍵是死的值不值。
若是全揮死亡一半就能覆滅袁氏,佔領平安郡,陳錚毫不猶豫。
在陳錚眼裡,人是最不價錢的。他在初習武道時,不知殺了多少人,抽取精血,鑄造血池,以供自己修行。
“我們有多少兵力?”
陳錚心裡認可了呂輕候的戰術,以傷換傷,不斷消耗袁軍的兵力,只到對方承受不住退兵,然後反戈一擊。
不過兵力不能折損太嚴重,以免影響南下之戰。一旦進入平安郡內,袁氏必將拼死反擊,這才真正考驗己方的時候。兵力不足,或是精銳折損太大,怕是不容易在平安郡立足。
“末將麾下還剩八千兵力,兩千騎兵,六千步兵,皆是百戰精銳,每一個士兵的修為都不低於後天三層。”
“傷亡這麼大嗎?”
聽到呂輕候麾下只剩八千兵力,沈玉大吃一驚。若沒有記錯的話,呂輕候南下時,可是有著馬兵軍一萬三千左右。這才兩天時間,就損失了小一半。若按照呂輕候剛才的戰術,怕是不等袁靈承受不了損失,呂輕候自己就變成光桿將軍了。
“長留縣內有多少戰兵?”
大軍南下時,可是帶了三萬戰兵,五萬衛軍。而且,魯敬德鎮守長留縣,麾下也有數萬可戰之兵。
長留縣的大軍歸沈玉節制,自南下以來,沒有任何損失。
“兩萬戰兵,一萬衛軍。”
沈玉脫口而出,又彙報了魯敬德的兵馬,以及退守白洋淀的水軍兵力。
水陸兩路,戰兵與衛軍合計十二萬左右。雖然有一多半是衛軍,戰力低下,但經過幾場大戰的粹煉後,必然戰力大增。
陳錚的心裡底線是,十萬大軍過河,南下平安郡。以一萬人的損失為代價,換取袁靈退兵,化被動為主動,很合算。
“呂輕候聽令,本候為你補充三千步卒,一千騎兵,在城外西南紮營……”
“候爺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