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風雲錄
第六卷 鏖戰北疆
第二章 兩軍對陣朝局動
第三節 暗戰(一)
“現今朝廷戶部虧空,已經無力支應漢威軍將士繼續征戰遼東,而兵部以及陛下內帑亦是入不敷出,故內閣首輔葉向高、戶部尚書李如華牽頭上議,眾多東林黨朝臣附議,準備奏請陛下撤回征戰遼東的漢威軍將士,改由遼東本地兵將抵擋建奴。此事朝臣尚在爭論之中,兵部尚書黃大人極力反對此議,尚書房秉筆太監魏忠賢也是極力勸阻葉閣老等人,主張繼續遼東戰事。現雙方爭執不下,彼此漸成黨爭之勢。”
“為預防陛下核准撤軍之議,以至於劉總兵猝不及防、徵遼大軍進退失據,萬望袁大人、孫大人早做打算,儘量穩定通州鎮守軍,同時儘可能籌集糧草,做好接應大軍撤回關內的準備。”
看完李林彬送來的親筆信,袁明軒和孫元化的心情異常沉重,一股悲涼之感頓時湧上心頭。
孫元化悲憤的說道:“這就是國朝的棟樑?這就是東林賢臣?一群混賬東西!總鎮和數萬將士浴血奮戰,犧牲了數千將士的性命才換來一場千山大捷,才堪堪擋住建奴的鐵騎;那些高高在上的朝臣不去嘉獎有功將士、不去撫卹殉國的英魂,最先想到的居然是撤回徵遼大軍?那些滿口道德仁義的東林逆賊,還不如魏忠賢那個太監識大體!”
袁明軒看完書信也是氣得七竅生煙,說道:“哼!那些東林黨人本就是一群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貨色,指望他們富國安邦那是痴人說夢!只是,我萬萬沒想到,他們會如此壞事!”
“袁大人,實在不行咱們就調集兵馬前去京城進行兵諫!讓陛下將那些禍國奸臣統統關到詔獄裡去!”
“孫大人慎言!”袁明軒見孫元化氣憤得有些失去了理智,急忙勸阻道:“孫大人,小將軍歷經千辛萬苦才積累下這番基業,你我可不能胡來!”
孫元化猛然驚醒,一臉羞愧的連連告罪,說道:“是了是了,袁大人莫怪,是我失言了。只是,咱們要如何應對朝廷的變故?”
袁明軒皺著眉頭盤算著,過了好一會兒說道:“事到如今,咱們必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孫大人,你即刻和陳大人(陳子同)清查府庫,將通州鎮積累的所有糧食全部集中起來,一定要在十天之內籌集到足夠六萬大軍一月所需的糧食;如果府庫中的糧食不夠的話,就派人到京畿各地去購買;如果還是不夠,就算用上明年春耕的種子也要湊齊!不管是否撤軍,援遼數萬大軍的糧草都不能出現任何問題,否則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
孫元化聽完只覺得袁明軒此議實在是有些瘋狂,不過仔細想一想,也只能如此行事了,只要劉雲威和數萬將士能夠安然無恙,一切就還有希望。
“好!我馬上就去找陳大人商議細節,今日就調集人手開始籌集糧食。”孫元化想了一下,又說道:“袁大人,小將軍那邊用不用知會一聲啊?”
袁明軒嘆了一口氣,說道:“還是說一下吧,要是朝廷真的下令撤回徵遼大軍的話,數萬將士可以手忙腳亂,可是小將軍萬萬不能亂啊!必須提前通知小將軍,也好讓他有個心理準備!孫大人放心,此事我親自去安排。”
孫元化點了點頭,就要前去安排籌集糧草之事,卻又被袁明軒給叫住了。
“袁大人還有什麼事嗎?”
袁明軒說道:“還有一件事,明日我要去一趟京城,通州鎮的大小事務就麻煩孫大人多多費心了。”
孫元化皺了下眉頭,然後說道:“袁大人是想去找兵部尚書黃大人?”
“不,我準備去見一見魏忠賢。”
“什麼!袁大人找魏忠賢做什麼?袁大人不是一直對閹黨十分反感嗎?”孫元化疑惑的說道。
袁明軒笑了笑,說道:“我確實對閹黨沒有什麼好印象,但是經過遼東撤軍一事,魏忠賢可是讓我刮目相看啊,而朝中的那些所謂正人君子的所作所為,卻讓我非常失望!由此,我也想起了小將軍說過的一句話,”
“什麼話?”
“小將軍曾經對我說過:人心是最難看清的東西,一個人的好與壞無關其身份,只取決於人心擺放的位置!”
孫元化皺著眉頭沉默了,半晌才抬起頭說道:“小將軍的這番話,可不像是他這個年紀能說出來的。”
“那是自然的了。”袁明軒笑著說道:“自從薩爾滸之戰以後,小將軍經歷了太多的事情,特別是率領漢威軍將士從北到南、從西向東,一路披荊斬棘數千裡來到通州鎮,可不是白走下來的,其中所歷經的艱辛足以使人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