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陸承安看來,齊平圭被趕出京城當縣令,已經是普通出身的讀書人,一輩子盼著能有的好結局。
於是,在收到姜大儒信件後,陸承安也加入了陸正田和陸承安兩人的奮鬥學習小組。
一整個冬天,陸家父子都在卷,甚至還帶動府學的風氣,讓本來還不著急的書生們,也開始埋頭苦讀。
很快,年關將至。
京城。
周啟明最近收到各地的請安摺子,也收到了來自大周各處的年禮。
看著每年都沒什麼變化的禮物,周啟明揮揮手,對著身邊的鄭公公吩咐道:
“鄭公公,你安排一下這些東西。
還有,挑一些合適的,交給皇后安排。”
說到這,周啟明正巧看到了來自慶安府曲知府的請安摺子。
一瞬間,他就想起了陸承安。
“鄭公公,你說,朕要不要給陸承安那個小秀才一份年禮。
今年因為武器的改良,咱們大周可是打了好幾次勝仗。”
說到這,並沒有給鄭公公開口的機會,周啟明就安排道:
“給陸承安一份年禮,朕倒是想知道,他會不會給朕回禮。”
話落,周啟明被自己的想法逗笑了,揮揮手讓鄭公公趕緊聽令行事。
聞言,鄭公公默默地退走,有條不紊的開始安排起來。
至於給陸承安年禮想看看能否有回禮,在鄭公公看來,周啟明簡直是想多了。
陸承安一個小秀才,能給什麼回禮?
就算陸承安很有才華,可武器改良,還有那次回的水車圖紙,應該已經是陸承安手裡存著的所有好東西。
這次就算陸承安又給回禮,最多也是慶安府那邊的特產,不值得期待。
當然,不管心裡怎麼想,給陸承安的年禮,因為周啟明專門叮囑過,鄭公公還是很重視的。
準備好後,他還專門看了下,才讓送禮的人出發。
而此時,慶安府的年味也越來越濃。
因為在慶安府交了幾個好友,趙月秀早早地就開始準備年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