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都市之位面旅行家> 第六百零六章 民以食為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零六章 民以食為天 (2 / 3)

其一,是因為各個掌握了世界話語權的國家媒體,進行了有默契的刻意宣傳的原因。

其二,則是因為世界上的其它國家希望他們混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加便利於,某些大國從那裡攝取到更高程度的利益。

話回正題,除了這兩種情況之外,在華夏的歷史上,促使朝代更迭方面,還有著一些其它的比較特殊的原因。

例如,清末。

當初英國人富有四海,殖民地幾乎遍及了整個世界,號稱日不落帝國,境內的民眾早已沒有了糧食問題。

那麼,他們為什麼要來荼毒和侵害我們呢?

這個情況就比較特殊了。

那就是因為,他們雖然不缺糧食,但他們卻想吃的更好,而且永遠的好下去

充足的糧食對於華夏來說,其意義自不必過於言表。

現實世界裡,即使是社會發展到那種地步,形成了世界貿易市場的大格局,國家方面也沒有放棄對於優秀良種的研究。

此時,漫威世界的華夏在這方面的問題,則要稍微輕鬆一點。

因為,人少。

按照現實中的歷史資料來看,三一年的時候,根據民國統籌十三省的人口資料,最後估算,當時華夏的人口數量在四億七千萬左右。

而建國之後,直到五三年才進行過第一次人口普查,當時的資料則為五億八千萬。

此時的民國政府,正處於這兩個時間點的中間,因此,這時候的華夏的人口數量,大概便在五億左右。

所面臨的糧食壓力,自然是要比現實世界裡後世的十三四億要小得多了。

但問題卻是,此時漫威世界的華夏才剛剛建國,無論是在糧食種植技術,還是糧食品種方面,都要比現實世界的現代華夏差得多。

而按照正常的歷史程序的話,據說在五九年到六一年這短短的三年之內,華夏將會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旱災,導致全國糧食大面積的減產。

根據非官方資料顯示,那段時間裡華夏似乎死了很多人,數量可能會達到駭人聽聞的三千萬

雖然因為訊息封鎖的原因,趙昊並沒有看到過真實的歷史資料,但根據老人們口口相傳所留下的事蹟顯示,那的確是一段堪稱噩夢般的時期。

據說當時的人們因為沒有飯吃,草根,樹葉,觀音土就成了充飢之物。

一群沒有飯吃的流民百姓,最後幾乎把所有能吃的東西都吃完了,造成了在如今的我們看來,可能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景象。

赤地千里!

從華夏一地所經歷的歷史程序與朝代更迭來看,絕大多數時期都是在解決“吃”這一問題。

只要有得吃,生活有了最起碼的保障,即使是面對著有心人的蠱惑的時候,善良的華夏百姓也只會安安穩穩的過著自己的日子,寧願守護著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