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梅殷是個初學者,還是讓人牽著牛比較穩妥。
梅殷自然沒有拒絕。
有趙甲長牽牛的話,他就不用再分心操控牛。
只需要在後面,專心掌控犁就行。
見到梅殷準備好後,趙甲長便牽著水牛向前走。
梅殷扶著犁,掌握深淺。
隨著牛的牽引,犁便破開泥土,把堅硬的土地給翻了過來。
第一次用這種犁耕田,梅殷很新奇。
同時也結合著趙甲長所教,以及自己的理解,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的調整。
趙甲長牽著牛來回走了兩遭,梅殷就已覺得掌握了很多。
就讓趙甲長鬆開牛,他自己耕地。
不過自己耕地的話,需用趙甲長所教授的方法。
弄根繩子,一左一右拴在牛鼻環上。
繩子的另外一端,握在掌犁的梅殷手中。
畢竟哪怕是訓出來的牛,也不可能那麼聽話。
讓它們轉向之時,只靠喊‘達達’‘咧咧’它們不一定會理會。
這時候,便可以通這被趙甲長稱之為撇繩的繩子,進行輔助。
讓牛往左面掉頭,就拉左面的那條繩子。
向右掉頭,就拉右面的那條繩子。
讓牛前進時,只靠呼喝有時候也不行。
所以手裡面還要拿條鞭子。
牛不走的話,就一邊呼喝,一邊給牛不輕不重的來上一鞭。
如此一來,這耕地的難度,一下子就大大的提升了上來。
不僅要掌控犁,同時還要控制牛。
一開始,梅殷確實是手忙腳亂的。
不過好在他買的是訓好的牛。
再加上又有趙甲長在邊上進行指點。
所以來回耕了一會兒地後,也能比較熟練的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