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續誠的目光靜靜落在白色保時捷911副駕,那個段循曾經坐過的位置上。
沉默兩秒,他回答:“不確定。”
“那些綁匪都死了。”他說。
段循十二歲那年的綁架事件,最後以綁匪車禍死亡作為結局,顯然是背後的指使者出手滅了口。
死無對證。
方續誠唯一能肯定的,只有至少在三年前段循發生那起車禍以前,他一定沒有懷疑過當年也還小的陳厲會與那起綁架事件有什麼關聯。
這麼多年過去了,要說現在突然又能發現什麼切實證據更是天方夜譚。
段循在車上之所以那樣說,大機率只是在詐陳厲。
假如段循真的因為什麼忽而將陳厲與當年那起綁架聯想到了一起。
如果陳厲的確與綁架案有關,段循這樣毫無徵兆爆出自己已知“真相”的事實,陳厲必定心神大亂。
那麼聶和言就有機會趁亂脫身。
而如果陳厲與那起綁架案無關,段循的話就會徹底激怒陳厲。
陳厲身為一名已故司機的兒子,從小到大跟在一大群少爺身邊卑躬屈膝、仰人鼻息。
他的自卑早在骨子裡生了根,連骨頭帶肉腐爛、腐朽。
當他被冤枉,他的全部心神也必然會都集中到段循身上,自然就沒精力再顧及聶和言。
所以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對段循來說,他的目的都達到了。
而在聶和言的表述裡,陳厲第一時間否認了自己參與那起綁架,但對方似乎也沒有失控大怒,只是挾持走了段循。
方續誠不在現場,無法判斷陳厲的反應究竟更傾向於哪種答案。
“……所以段少只是為了幫我脫身。”
聶和言深吸了口氣,忽然覺得銘城十月的夜風冰冷刺骨,連眼眶、鼻頭都被吹得通紅。
“是我連累了段少,那個人手裡有槍,段少的身體還沒恢複……都是因為我……”
如果此刻在聶和言面前的是段循。
那麼段循一定會安慰她,這並不關她的事,她才是受害者。
但方續誠不是段循,他什麼都沒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