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比喻,計算機的軟體和硬體。
軀殼,就是硬體,決定了最高等跑何種檔次的軟體。
思維模式,就是軟體,決定了最高限度能輸出怎樣的效果。
從軟體的角度看,如果說非智慧生物是dos系統,那麼以人為代表的智慧生物就是windows系統。該系統的特徵是視窗化。
視窗化的概念誕生於dos系統的模擬運算。說白了就是dos的介面不夠友好,然後透過指令集以及程式設計,在讓後臺程式複雜化、基礎運算量大幅度提升的前提下,誕生一個更友好的圖形文字介面。
如果將這樣的一個系統看做是人。那麼真正的神是一個什麼系統呢?資訊統合認知接駁系統。
也就是直接將包括資料在內的任何資訊,直接轉化成大腦所能識別的腦電波訊號,讓人明瞭,然後再將人的指令轉化成相應的資訊,被系統識別,然後執行。
毫無疑問,這已經完全超越了視窗化系統的格局,甚至dos系統都已不足以成為該系統的最基礎體系,而是需要更換更加先進高效的計算機語言、乃至演算法。
現在的問題就在於,這種更高明的系統是有的,但跟windows系統已經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了。
將這個比喻帶回到真正的問題上,就是趙文睿在經歷‘神域之城大事件’後產生的那個思考——非人化後,是否等同於該人已死?
答案基本是肯定的。
因為新誕生的這個智慧體,雖然繼承了以記憶為主的資訊,但思維模式已經完全不是人了。
這就不是有麼有感情的問題,而是‘感情’這個概念已經不適合用在新的智慧體身上。
所以說,智慧體有機會一步步向上,人生卻有其盡頭。
這也就意味著,來自本源世界的趙文睿,成為輪迴者,又重生轉世而記憶不失,再分出無數分身,分身的分身的分身還在億萬年後為本尊送了分超級大禮等等等等,玩的花樣再多,也終究逃不出‘終結’。
還是那句說舊了的話:有開始,就有終結。
終結或許是新的開始,但確實不是趙文睿了。
當凱恩本尊明白了這一切,莫名想起了一位歌手巫啟賢的歌‘團圓’中的一段歌詞:全世界、走一遍,不枉來人間兜一圈,夢可以、很遙遠,狂風暴雨都不改變……
以及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所表達的一個概念:從起點出發,最終又回到起點,世界走一遍,人生兜一圈,悲喜離合、幸或不幸,能放下的、放不下的、終究都要放下,宛如輪迴……
趙文睿的遺產除了讓凱恩明瞭了人生終有涯,還讓他明白了另外一個概念,人生的相對時間。
螞蟻一餐的食量是以盎司為計量單位的,而作為一餐頂十數日、甚至幾十日的食肉動物,暴龍的一次完美進食,計量單位是噸。
這個概念其實也能用在資訊的吞吐量上。
以凡人的資訊吞吐效率,探索之旅確實可以無限接近永恆,畢竟想要收集完整個多元宇宙的資訊,對其而言絕對是個超級漫長的過程。
但神明的資訊吞吐效率,遠超凡人,而他作為神上神,吞吐效率更是遠超神明……
或許有人會說,可以慢慢來啊,著什麼急嘛!
話是這麼說,可代入到實際當中,需要理解這一操作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