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三國從黃巾小兵開始> 第一百五十一章 硬脖子的汝南太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一章 硬脖子的汝南太守 (2 / 3)

這很明顯,汝南郡當地勢力對下層百姓壓迫地太過分。

皇帝不是傻子。

汝南郡人才輩出,幾乎大半的官吏都出自這個地方,私底下甚至有汝半朝之稱,大漢兩京一十三州,有一半是在汝南人的肩膀上扛起來的。

現在汝南郡爆發黃巾起義最為劇烈,下面這些扛起半壁江山的汝南人是個什麼貨色,不言而喻。

甚至汝南出身的波才領導豫州黃巾,一度擊敗朱儁和皇甫嵩的聯軍,再進一步就是最後防線,何進防禦的洛陽八關了。

有將才卻不能為大漢所用,有青壯卻不能安居樂業。

汝南郡還搞了個“月旦評”評點天下人物,儼然一股我們汝南郡才是大漢標杆的樣子。

最後換來的卻是如此洶湧的黃巾起義。

汝南郡的重新治理,再不能交給袁隗等汝南一系計程車人來了,必須下重手整治。

太守府,縣官衙,包括下面的世家豪強,都要好好敲打一番。

皇帝劉宏自從搬到南宮,開始認真思考大漢江山社稷未來的時候,卻悲哀的發現,他手頭沒人,張讓手下的那些人肯定是不能用的。

最後,他將眼神盯在了來宮中傳達楊賜意見,表示要嚴肅處理董卓殺良冒功事件,給天下人一個交代的楊琦身上。

楊琦出身弘農楊氏,深受叔父楊賜的影響,少有志節,學問上同樣沒有給楊氏丟臉,亦為儒學大家。

楊賜老邁,不能常常進宮,所以就推薦了本家的楊琦作為侍中,就住在尚書檯附近,隨時解答皇帝的相關疑問。

當然,更多的時候,楊琦這個侍中,只是楊賜和皇帝兩個師徒之間的傳話筒。

皇帝真正關注楊琦的時候,是在熹平石碑落成以後,非常難得地,那一天沒有收到一封勸諫的奏章,不僅沒有說他不好的,還一堆歌功頌德的。

整個朝堂一片吉祥。

於是他就有些膨脹了,自認做出了一些功績,在尚書檯的一座偏殿裡頭,從容問他,“朕何如桓帝?”

意思就是,你們老說我哪裡哪裡不好,現在看看,我立的這塊石碑,意義多麼的重大,是多麼的深謀遠慮,比上任桓帝乾的好吧!

快來誇誇我!

客觀來講,建立熹平石碑的確是漢靈帝一生中做出的最為正確,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英明的決定,是開創性的決定。

從熹平石碑開始,才開創了後面歷朝歷代刻經於石,向全天下人公開經文範本,訂誤證偽,平息各家學派紛爭,確保選拔制度公正嚴肅的標準操作。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