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在回村的路上,小惜月告訴了我,他們同那宋抹玉的恩怨糾葛,也告訴我一些,關於他們這夥人的來歷。
一切要從根上開始捋,先說梨園道門的來歷。
中國的許多傳統行業,都有“內門”和“外門”之分,一般的普通人,接觸到的都是“外門”,而所謂的“內門”,便等同於“道門”。
十個拜師的人裡面,大概有九個,只能拜入“外門”,學上些吃飯謀生的手藝,剩下的那一個最有天賦能耐的,才能拜入“內門”,學習祖師爺傳下來的真本事。
一個普通人,生活在市井裡,卻不常走江湖,即便“內門”裡的奇人異士生活在他身邊,他也是有眼不識泰山,全以為是和他自己一樣的凡夫俗子。
而不走江湖的普通人,若是想求“內門”幫忙辦點事,就可是得通曉點兒規矩,或者有些人脈。
拿木匠行業來打比方,走入一間木匠作坊,說家中近期諸多怪事,血光之災頻發,辛苦之財頻漏,兒女不思學業,夫妻感情不和,問師傅可否幫忙看一下,是不是被歹人設了邪法謀害。
這時,木匠師傅估計都會立刻攆人送客,說這番迷信的屁事,去找道觀裡的牛鼻子老道去。
這就是不通曉規矩,人家肯定不會幫忙。
若是提了金條和羊羔肉(無論數量,意思到了就行),上門拜訪,並恭敬的拜過木匠作坊裡的魯班祖師爺像,絕對沒有木匠師傅,會攆人送客。
即便他自己是外門的弟子,幫不上忙,也會想辦法聯絡自己在內門的師兄弟,上門去事主家檢視,若是真的被歹人設了邪法,必定會使用《魯班書》中卷裡的“解五鬼進宅法”,幫忙破了這害人的邪法。
為何?
因為這便是規矩,春秋時期,楚王為了請魯班出山,幫忙造“鉤”和“拒”,以及“雲梯”等器械,攻擊宋國,便是讓使節帶著金條和羊羔肉來相請。
金條和羊羔肉能請的動魯班祖師爺,拿來請他後世的徒子徒孫,誰敢不出手相助?那不是預設自己比祖師爺還尊貴了嗎?這些傳統行業的道門中人,可都是極其尊師重道的。
再說小惜月她們所在的梨園道門。
梨園道門的真正意義上的祖師,追溯起來可就太遠了,按《新唐書》的記載,唐玄宗李隆基設立梨園的時候,便是分出了“坐部”與“立部”。
所謂坐部,即是內門的道門,立部,即是僅唱戲的外門。
後世的各個戲廟,也是供著老郎神唐玄宗,和二郎神楊戩兩位戲神,許多不懂行的人,還摸不著門道,怎麼能有一幢廟供兩個神?
即便一個是舊戲神,一個是新戲神,也不能同吃香火啊?
實際上,外門拜外門的神,內門拜內門的神。
糾結這個問題的人,大多是同樣搞不清木匠行業裡,“公輸班”和“魯班”區別的傢伙。
梨園道門從唐朝發展到至今,期間幾度興衰,也出了不少人才,留下了不少驚天動地的大事,這些,小惜月並沒有與我過多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