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33章 帝舜·帝禹 (2 / 2)

說實在的,帝堯對於管理十分的在行,但在治水上是真的不行。

帝堯退位,帝舜接手。

帝舜深知水患的危害,自然也是全力治理水患,但無數部落的不配合和搗亂之下,水患的治理的成效可謂是沒有,最多就是讓水患無法再多侵入平原地區,保住了無數肥沃的土地。

但就算如此,水患也比剛剛開始的時候,擴散了相當大的範圍。

帝舜在位一萬年,水患沒有處理到位,準備推翻之前臣服誓言的。

帝舜知道不能再這麼下去了,隨後他命手下對治水最在行的同族“鯀”去治水,而他自己再次踏上了徹底征討數萬部落征程。

帝舜再次用時萬年,將無數有不臣之心的部落徹底打服,將其納入自己治下的版圖之中,而鯀這邊,情況卻不怎麼好。

萬年征戰歸來,帝舜發現水患不僅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還讓水域擴散了些許,大怒之下,帝舜欲要斬殺鯀。

鯀的兒子姒文命為期求情,加上對治水有獨到的見解,帝舜才最終赦免了鯀。

鯀的兒子姒文命繼任了治水官的位置,初一上位就將水患最嚴重的地方處理的井井有條。

見此,在位已經兩萬餘年的帝舜也終於大感欣慰,因為天數使然,帝舜也只能將期望寄託於姒文命的身上,自己退位,禪讓於姒文命——即“帝禹”!

帝禹,又稱“大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時期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歷史治水名人,史稱大禹、帝禹、神禹。

據傳他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後代,鯀的兒子,母為有莘氏之女修己。

相傳,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禪讓,繼承部落首領。在諸侯的擁戴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國號為夏,分封丹朱堯的兒子)於唐國,分封商均舜的兒子)於虞國。

作為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後人稱為夏禹,成為上古時代傳說時代與伏羲、黃帝比肩的賢聖帝王。

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九州、奠定夏朝,後人尊稱為大禹。

傳說中,大禹的功績的確是不輸伏羲、軒轅黃帝等人,至於趙公明所在的這個世界,大禹也的確是相當的厲害。

原本讓帝堯、帝舜都無法解決的水患,在大禹的親力親為之下,很快就被處理的一乾二淨,那些廣闊水域之中,掀起大水之患的水妖們,也在大禹的斬殺之下,死的死,逃的逃,讓水患成了無根浮萍,最終被大禹徹底解決!

大禹繼位後,治理水患花了8800年,有個典故為“三過家門而不入”,說的正是大禹因為治水,三次路過自家所在之地而不進去,表明了大禹對治水的決心,以及大禹對萬民的責任。

——未完待續

喜歡重生洪荒,我趙公明簽到肉身成聖請大家收藏:()重生洪荒,我趙公明簽到肉身成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