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太爺跟著他們走南闖北,也盜掘了幾個油水很足的大墓,終於供給上了一家人的口糧,有時甚至還有富餘。
時逢亂世,什麼仁義道德都是狗屁!那時候不管是偷雞摸狗還是燒殺搶掠,只要能活下來喘口氣兒,人都敬你是爺,沒有人會在乎你是怎麼活下來的。
於是太爺就靠這個過活了,至於後來與玄黃門鬧翻,脫離門派,那都是後話了。
總之,最後太爺與一個同鄉單幹了起來,立了宗派叫發丘中郎將,老了就把一身好本事都傳給了兒子,同時傳下來的,好像還有一本什麼書。
齊家就此成了盜墓世家,齊關洲他太爺爺、爺爺、爸爸都成了不同時期遠近聞名的盜墓賊。
我留意到吳祿提到“發丘中郎將”這個名詞,心說老爺子真講究,“發”在古文中就是“開啟”的意思;《易經》中“丘”指的就是葬俗中的陵寢;“中郎將”我沒記錯應該是西漢官名,這連起來的意思不就是“盜墓的武官”,這名號響亮!最早用這個名號的是曹操,好像是糾結手下盜挖古墓,得來錢財招兵買馬……這麼說,曹公豈不是成了他們發丘一派的祖師爺了?
盜墓這個事兒,擱在民國亂世來說,為了活命無可厚非,但放在解放後,就不是這個說法了。
建國後,由於官方對盜墓行為的嚴打,齊關洲他爹齊煜的生意也變得十分慘淡,平日裡碰到的盡是沒有油水的貧墓,或是壓根就一個也碰不到,只好在鄉間各處收收不值錢的古董老玩意兒,勉勉強強維持一大家子以及家中夥計的生計。
但是村裡人可不這麼想,說他們齊府沒錢,有誰會相信啊?他們只相信“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於是,羨慕嫉妒的情緒瘋狂蔓延滋生出許多複雜陰暗的負面感情來,無數惡毒的閒言碎語如同淬了毒的刀子直剜齊家人的脊樑骨,每個齊家人都被牢牢釘在名為“盜墓賊”的恥辱架上。
但是,日子還是一天天捱過去了,畢竟,人不是那麼脆弱的動物,真正的衝突爆發點還是在那件事上。
有一天,幾個自稱玄黃門門人的傢伙突然登門造訪,齊煜也是驚奇不已,沒想到都過去這麼久了,他們竟還能找到太爺的後代。
原來,他們是為了一個已經追蹤了好幾年的宋墓而來,據說裡面的金銀財寶數不勝數,夠他們幾個花上好幾輩子的了。齊煜不禁疑惑,這麼肥的差事,他們怎麼就找上自己分一杯羹了呢?
詳談之下才知道,他們最後追蹤到的地址竟然就在本村!所以這才想著找一個熟悉當地地形,並且能跟村民疏通好關係的當地人入夥,這才找上了齊煜。齊煜聽後,欣然同意他們的請求,準備甩開膀子大幹一場。這時他們還不知道,齊煜與當地人的關係早就勢同水火,後來當地人的介入更成了他的催命符。
翌日,他們透過各種特殊手段探測定位到古墓正是在土地廟正下方。於是當晚就準備動手,在土地廟裡面隔間不顯眼處打了個盜洞,齊煜和他同村的搭檔阿斌打頭陣下去探路。盜洞的位置不偏不倚,打得恰到好處,所以他們剛下去就正好落在這個墓的頂部。
他們一眼望去,腳下踩的都是一色清兒數不勝數的琉璃瓦,在一片昏暗和成年累月的灰塵中散發出微弱的光芒。所有人都興奮了起來,摩拳擦掌準備下去一展拳腳,任誰也沒有料到,這一下去,竟是萬丈深淵!
其實,具體發生了什麼吳祿也不是很清楚,貌似是行動過程中觸發了防盜機關:撬開棺材后里面的魂器、珠寶、官窯瓷、銅錢被他們搜刮一空,沒想到耳室裡的弩箭突然射出,九箭兩邊齊發、左右開弓,正中阿斌眉心,他當場斃命。同時周圍牆裡埋的白磷在與空氣的充分接觸下突然自燃起來,他們周圍燃起了熊熊烈火。
玄黃門的人覺得立即撤離,大家一隻破雲鉤勾住瓦簷準備往上爬,而齊煜卻沉湎於痛失搭檔的悲傷中無法自拔,執意要帶著阿斌的屍體一起走,但形勢所迫哪有得了他,再不走他們倆都得葬身火海。
玄黃門領頭的心一橫,趁齊煜不注意,直接舉起榔頭把他給敲暈了,然後把他綁在自己身上向上爬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讓他脫離了火海。
齊煜懷裡揣的官窯青花從空中墜落跌得粉碎,大把的金銀硃玉也紛紛揚揚地摔進火海中化為了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