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面前的這些學生中,不僅有本專業的在校生,還有很多從其他學校專門過來聽陳朋講課的旁聽生。
這個三十幾歲的年輕教授,是北江大學客座率最高的幾名教授之一,但凡有陳朋關於犯罪心理學的專業課,碩大的階梯教室總是座無虛席。
幾個為了能坐在前排,起大早跑來佔座的女生,此刻正帶著花痴般崇敬的目光,望著面前的陳朋淺笑著。
一身淺米色的休閒裝,乾淨利落;
一幅無邊的水晶眼鏡,晶瑩剔透。
陳朋的個子雖然不高,只有一米七出頭,不過身體卻十分勻稱,加上成熟男人所散發出的氣息,將本來就很英俊的他更平添了不少魅力。
“陳老師!您能給我們分析一下“11.11連環碎屍殺人案”兇手的犯罪動機嗎?”坐在年裕身旁的眼鏡男孩,高舉著手,大聲的說道。
“對啊!陳老師,你給我們分析分析吧!現在網上什麼樣的猜測都有,可是我們都覺得那是在瞎掰,我們都想聽聽您對兇手犯罪動機的剖析。”
“陳老師,您給我們講講吧!”
望著臺下有些騷動的人群,陳朋摘下眼鏡,低著頭,用鏡布輕輕地擦拭著鏡片,嘴角噙著似有似無的微笑。
“想聽我給你們做犯罪動機分析,沒問題!不過誰能先回答上我的問題,我再開始給你們分析,怎麼樣?”陳朋戴上眼鏡,笑著對所有學生說道。
“不是吧!陳老師,您又來這套。”
“每次您都拿問題考我們,來作為交換條件。”
“陳老師,您就直接給我們分析一下吧,別出問題了!”
聽到陳朋的話後,教室裡的學生開始七嘴八舌的起著哄,不過在這些學生期待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們都想聽到陳朋關於這起連環碎屍殺人案兇手犯罪動機的剖析。哪怕不是學犯罪心理學專業的,也想憑藉著陳朋的案例分析,作為在自己朋友圈裡炫耀的談資。
“問題很簡單,為什麼大部分人在犯罪後都會選擇逃避?或者說是沒有膽量面對自己所做的一切?現在可以不用回答,回去想好後,可以發電子郵件或者微信給我。下面我們就來剖析一下這個碎屍案兇手的動機…………”
陳朋對著喧鬧的學生大聲地說道。
“陳老師,您快講吧!”
“快講、快講!”
在學生的催促聲中,陳朋不緊不慢的開口說道:“這個碎屍案兇手的犯罪動機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在向他人傳遞著某些資訊,他用這起兇殺案和十一個被害人作為媒介,傳遞著他想說的事情,或者是他的某些想法。”
“陳老師,這個兇手殺了這麼多人,而且作案手段這麼殘忍,難道他只是想對其他人傳遞什麼資訊嗎?那兇手的這個做法是不是太荒謬了。難道,這些變態殺人狂一定要透過這些兇殺案,才能向他人表達他們的內心世界嗎?”坐下不遠處的年裕舉手問道。
“年裕,你問的很好,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已知的連環變態殺人狂,他們的作案動機有時都很純粹。而且,他們每次作案時,總會留下他們標誌性的作案手法或者作案方式。在這裡我們可以簡單的把這些標誌性的行為都稱為他們自身的行為符號。這種行為符號可能是這些變態殺人狂內心世界某種情感的體現,也可能是他們缺少某種情感的一種表述。”陳朋看著年裕點了點頭後,繼續說道。
“而且很多變態殺人狂,他們的人格、意識、內心的情感世界是不健全的,或者說他們在透過不停地殺人來尋找一種途徑,這種途徑可能是想表達一些平時他們無法正常表述的想法,或者是用殺人的過程來彌補他們缺失的東西。”
“那陳老師,這些變態殺人狂之所以會去選擇用殺人這種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情緒和想法,這和他們的性格、生活環境、經歷是不是有很大的關係?”年裕繼續問道。
“一個變態殺人狂的形成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不能簡簡單單從他的性格、環境、經歷上去判斷,但是這些確實是很重要的因素。”
陳朋在所有學生當中,只有對年裕的提問才是有問必答的,很多時候其他學生的提問,他只是一笑而過,或者簡短的回答一下,陳朋對年裕的器重和看好,被很多學生都看在眼裡,不過年裕犯罪心理學的成績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