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周王殿下。”,對方對著他行了一禮。
“正好,和本王在雞鳴山上走走,看看山上的風景。”
“在下卻之不恭。”
兩人隨即向著雞鳴山的半山腰而去。
許茂彥斟酌地說道,“周王殿下,您這兩次的講學在下都聽了,您似乎並沒沒有給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教給國子監的監生們,如何當一個清官,如何出淤泥而不染?”
朱橚只是搖搖頭,“本王又不是聖人,哪有這麼厲害?清吏治是歷朝歷代都有的棘手難題。
從周朝以來,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吧,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英明神武的帝王們,還有孔孟朱熹這樣的當代聖人,都沒提出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
本王年不及弱冠,又能做些什麼?不過是多些告戒,讓監生們在上任前多些準備。寄希望此舉能多幾個清官,改善朝廷之風。”
聽到這話,許茂彥不由得感慨,“周王殿下說的是,蕭何、張良、房玄齡、魏徵、王安石、寇準,這些都是冠絕當代的良相。
可他們依舊沒能解決貪汙之風,只是儘可能地將其遏制,從來不能將其扼殺。”
“所以啊,你我只能盡心盡力,求一個問心無愧罷了。”,朱橚說著就邁步踏著臺階而上。
而許茂彥看著朱橚邁步上臺階的背影,心中忽然有幾分季動,眼前的人雖然不是聖人。
可在他和很多人的心中,朱橚是洪武朝距離聖人位置最近的人。
“殿下,說不定您以後能想出辦法呢?”,許茂彥跟上了朱橚的腳步。
“哈哈。”,朱橚帶著自嘲地笑道,“若真有那麼一天,那本王可就是大聖人了,到時候讓你們都來跪拜本王。”
許茂彥笑著回應道,“若真有那麼一天,在下定然和眾御史對您三叩九拜。”
“哈哈。”,朱橚只是一笑,並未放在心上。
可這番對話卻是在以後一語成箴。
與此同時的中書省,政事房內。
朱橚第二次講學的內容,擺在了胡惟庸這個新任宰相的桌上。
“周王想做什麼,都不必去管,將你們的心思都放在政事上。陛下的壽誕快到了,不要讓瑣事掃了陛下的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