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上次講學還留下了一個尾巴,不妨將其當作今日講學的開場。”
朱橚的第一句話出口後,周圍就立刻安靜了下來,所有監生端坐靜聽。後面旁聽的國子監博士和衙署大臣們,紛紛也靜靜聽著。
“權之一字,乃是官手中的刀戈,第一次運用難免有點良心不忍。畢竟貪官也並非一開始就貪,有不少和在座的諸位一樣。
然他們很多人的轉變從何處來呢?很多時候是一個情字,是友情、是親情,爾等當官之後會有很多親人朋友來求你幫忙。
不需要爾等貪贓枉法,只需要在適當的時候稍稍抬手,合理合規的運用手中的權力。甚至是讓你睜隻眼閉隻眼,什麼都不用做。
這樣的請求要拒絕,反而在友情和親情的作用下變得極為困難。諸位需要莫大的勇氣和堅決,去拒絕一個帶著笑臉和禮物的熟人。”
開場一段話,在場的監生都在細細思索,可讓後面的不少衙署大臣們,聞言後心中大為所動,感觸頗深。
在他們初入官場的時候,就少不了這樣的事情,官越大找上來的人也就越多。每個來賄賂他們的人,皆是走了各自的熟人渠道。
這就是所謂的人情,或許透過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戚,亦或者是你的同窗好友、同年進士。
朝廷有中書省、更有六部,各寺、院等多個互不管轄的衙署,可它同時也是一張大網,一張由人情串聯而成的巨大網路。
兩個分屬不同衙署的官吏,只需要攀一兩次交情,就能連在一起互相辦事。
聽講的衙署大臣們紛紛對視一眼,都覺得自己真是來對了。朱橚口中所講的東西,並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樓閣,而是每一個官都會遇到的抉擇。
不同的抉擇,代表了未來不同的結果。有的人一開始就退讓了,有的人堅持了幾年,有的人到現在還堅持著原則。
講臺之上,朱橚的話鋒一轉。
“說完了官,那本王就再來說說民。民是百姓,是你們街面上看到的店鋪掌櫃、下人,是碼頭上扛著沙包的壯漢,也是田間耕種的農夫。
本王暫且丟擲一個結論,如今的百姓正是造成貪官汙吏數不勝數的原因之一。”
這番驚人的言論出口,底下的監生不由得議論紛紛,想不明白百姓和貪官的形成有何關係?
“先生,天下的百姓大多應該只是想要安安穩穩過日子吧,貪官汙吏的形成無非是因為自己的貪念,還有您之前提到的人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監生趙克志這次也坐在了最前面,他不由得開口問道。
朱橚看了他一眼,“好,那本王來和你們算一筆賬。
若爾等皆是鄉間的農戶百姓,你們的父母,亦或是兄弟姐妹等親屬被殺,你們當如何?”
臺下立刻就有監生回道,“當然是去衙門求個公道,讓殺人者血債血償!”
“很好,若是當地的知縣不管,亦或是湖弄你們呢?”,朱橚緊接著問道。
“那就一路往上告狀!知縣不行就知府,知府不行就布政司,實在不行來都城告御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