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範仁和看完碑文,也是驚詫不已,如在夢境之中。
“範先生怎麼啦?這上面寫了什麼?”三井村樹大惑不解,連忙問範仁和道。
“這塊石碑上記述了太行山的一些神話傳說”範仁和微笑著說道。
範仁和不願意多說,他怕自己囉裡囉嗦說了半天這些小鬼子也不一定明白,那樣的話,自己不就是對牛彈琴了嗎。
且說,三井村樹和佐藤神戶各自帶領一組龍脈勘查特別行動組,分兩路對洛陽周邊方圓二百公里的範圍進行地形地貌和龍脈勘查。
轉眼半個月過去了,先不說兩隊小鬼子對洛陽周邊龍脈勘查結果如何?就洛陽城及周邊的形勢對於小鬼子來說可謂是危及四伏了。
1944年秋,抗日戰爭由戰略相持開始轉入區域性反攻。中央決定派精幹部隊南渡黃河,開闢豫西抗日根據地。
根據八路軍總部指示,先前到達豫西的皮徐支隊,先後轉戰鞏義、偃師、伊川、登封等地,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讓中原人民看到了抗戰勝利的曙光,在豫西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很快就收復了大片國土,先後建起了10餘個抗日縣。
194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建立豫西根據地》的戰略部署,在延安成立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軍區和河南人民抗日軍,任命王樹聲為河南軍區、河南抗日軍司令員,決定派戴季英、王樹聲、劉子久、陳先瑞等從陝北率兩個老團並大批幹部進入河南開展工作。
11月18日,由太嶽軍區十八團、五十九團等組建的八路軍“豫西抗日遊擊第二支隊”共一千五百餘人,在支隊司令員韓鈞、政治委員劉聚奎率領下,經王屋縣境內毛田大叫溝等渡口渡過黃河。王屋縣武工隊配合八路軍殲滅一個河防中隊並擊潰了新安縣雜牌武裝的阻擊,俘敵一百多人,使我軍安全渡河進入豫西,在新安、洛寧、陝州一帶建立了新的抗日根據地。解放人口一百餘萬人,收編地方武裝四千餘人,很快就開啟了洛陽及周邊抗日鬥爭的新局面。
內山英太郎和大內一彌及駐防洛陽周邊城鎮的小鬼子,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對於越來越不利的戰爭形勢,他們深感束手無策、力不從心,由於美日太平洋戰爭的較量,日本鬼子丟失了大片佔領區,戰火眼看著就要逼近日本本土。
為了挽救太平洋戰爭的敗局,日軍大本營先後從東北、華北和中原等地區抽調了大批部隊和戰略物資支援太平洋戰場。這樣就使得駐防在洛陽及周邊的兵力嚴重不足,內山英太郎覺得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他們統治的地區遲早要成為一座座汪洋大海中的孤島。
為了掌控中原戰場上的主動權,1944年8月2日上午,一架日本軍用飛機從鄭州滎陽機場起飛,半個小時後就來到了洛陽周邊抗日根據地上空,這些喪心病狂的小鬼子,投撒大量帶有鼠疫菌的麥粒、小米、棉花、跳蚤和傳單等物品。成為侵華日軍首次對豫西實施細菌戰的地方。
在此後的近1年時間裡,日本鬼子在河洛地區先後發動了包括鼠疫、傷寒、炭疽、瘧疾等在內的多項細菌戰,造成1944年至1946年豫西地區流行性疾病爆發和大流行,累計發病20餘萬人例,據不完全統計死亡8萬餘人,造成許多村落空無一人、白骨累累的慘景,這也使洛陽及周邊地區成為中原地區遭受日軍細菌戰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小鬼子們的滅絕人性,遭到了世界上愛好和平人們的強烈譴責,也遭到了河洛地區人們更強烈的反抗,他們如同過街老鼠受到了河洛地區抗日軍民的“優待”。
小鬼子們從媧皇宮的地宮走出後,就繼續著他們既定的龍脈勘查工作;而隨著國內外抗日形勢的發展,洛陽及周邊地區的小鬼子和黃狗子成為了過街老鼠。欲知後事如何敬請繼續關注下一個章節的精彩內容。
喜歡龍嘯殘陽請大家收藏:()龍嘯殘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