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說道,八岐大蛇附體後的德川佳巖得遇貴人相助,愈加狂妄;日本特高課得到了天師府的各種情報資料。欲知後事如何?敬請欣賞本章精彩內容。
從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開始,歷代天師華坐鎮龍虎山寶地修身養性、尋仙覓術、演教布化、降妖除魔、造福天下百姓。天師府世襲道統達57代天師。1700多年來,天師府得到歷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冊封,官至一品,從而形成了華夏文化史上傳承世襲的“南張北孔”兩大世家。上清宮和嗣漢天師府得到了歷代王朝無數次的恩賜,進行了無數次的擴建和維修,宮府的建築面積、規模、佈局、數量、規格創道教建築史之最。龍虎山在鼎盛時期,擁有道觀80餘座。
道教正一道天師派,主要的法術是五雷正法,又稱作五雷神咒或雷公墨篆。依據天師秘傳道法來施行,可以號令雷公雨神,幫助民眾祛除疾病和痛苦,降妖除魔、護佑黎民百姓。由於雷公共有兄弟五人,因此叫作五雷神咒。
五雷正法分為小五雷咒和五雷神咒。
首先,說的是小五雷咒道法:“正一道派的道士,經過潛心修煉,施展五雷法,可以呼風喚雨。天旱缺雨,施法道士及民眾只要心誠,就可以召令雷神兄弟五人,降下甘霖。可以達到有求必應,所以稱為小五雷。”
小五雷:雷法起源於古代華夏先民對雷神的崇拜,小五雷主要應用是幫助百姓祛邪治病,效果比較明顯。因此,正一道天師府得到了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百姓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援。
小五雷咒去除病痛的口訣是:“電母雷公,速降神通,隨我除病,轟轟轟轟轟,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五雷符籙,是在祈禱符咒的同時,道士將自己的修為道行傾注於指法之上,在空中畫出符籙,法力無邊。這與其他道教門派事先用道教功法,以硃砂將符籙畫在黃表紙上還是不同的。五雷符籙也就是以漢字筆畫順序寫“雷”字,然後在“雷”字底部左側起筆,順時針方向畫一大外圈,包圍“雷”字,其間順勢畫三個順時小圈。
五雷掐訣:左右手掌心向上,手指自然伸直,兩手中指和無名指分別向上豎直,左右手姿勢一樣,然後右手食指和小指分別重疊在左手食指和小指上,左右中指和無名指並排相靠貼,左拇指裡側壓在右食指尖指腹,右拇指尖內扣放在右食指根部橫紋上。
天師府道士各種掐訣主要是起到感召鬼神、摧伏邪精的作用,是手指掐和口訣的二位一體。
五雷神咒又叫正五雷神咒。其咒語是:無上玉清王,統天三十六,九天普化中;化形十方界,披髮騎麒麟,赤腳躡層冰;手把九天 嘯風鞭雷霆,能以智慧力;攝伏諸魔精,濟度長夜魂,利益於眾生;如彼銀河水,千眼千月輪,誓於未來世,永揚天尊教。
正五雷法神咒秘旨:自已靈,法也靈,我若不靈,誰會雷神,我能善感,雷神善應 ,一感一應,千定萬定,有心感神,神反不應。無心之感,其應如響,無非果無,但無妄念,一片真心,不知不識.心與雷神,混然如一,我即雷神,雷神即我,隨我所應,應無不可,利濟上和天心,好心大德,大德為道,天一為道,天且不違,雷奉天命,能違我乎。
而天師府道士的各種腰牌,既是通行證和身份地位的象徵,又是具有不同法力的法器。天師府道士腰牌共分七個等級,由低到高分別是:從材質上有竹、木、鐵、銅、銀、金、玉等七種。其中,竹木腰牌不具有法力,僅作為身份識別使用;從鐵質往上直到金玉腰牌依次被賦予不同的法力,也就是說這幾種腰牌不僅作為身份和地位識別,更是不同凡響的法器至寶。
如前面提到的張秋生大師等幾名道士佩戴的腰牌,一邊用小篆印著五雷令,一邊用小篆印著正一盟威,這正是龍虎山嫡傳弟子才有的腰牌法器。張秋生大師佩戴的腰牌是金質的,其他幾個道士的腰牌是銀質的,也有銅質的,從他們所佩戴的腰牌也說明了,龍虎山天師府對這次洛陽之行的高度重視。
因為,無論是銀質腰牌,還是金質腰牌都是天師府妖孽般的存在,也足以能夠代表龍虎山天師府的實力。因為,玉質腰牌天師府僅有三個。其中,那個歷代張天師執掌的和田玉籽料的腰牌,是元世祖忽必烈封第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為“嗣漢天師”的御賜腰牌,其意表明自東漢始,代代相襲,道脈悠長。是天師府張天師權力和身份的象徵。該腰牌經十餘代張天師執掌加持,擁有神奇的法力。其餘的兩塊崑崙玉腰牌是歷屆天師府掌教和護法的腰牌,其法力也不容小覷。
天師府道士祖師張道陵曾經說道正心誠意,神氣沖和,故道即法也,法即道也。天將守律,地只衛門,元神用事,靈光常存,可以驅邪,可以治病,可以降妖,可以除魔,可以達帝,可以嘯命風雷,可以造化萬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