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快,這些人看了兩眼就都搖著頭,接二連三的走下來了,臉上都露出了一副“被騙了”的表情。
馮桂友和馬德高當然也上了臺。
馬德高摸都沒摸,只是瞥了一眼就走下來了。
馬德高翁聲翁氣地說:“這拍賣會怎麼回事?拿新貨來湖弄人!”
馮桂友陪笑道:“嗨,這又不是什麼正規的拍賣會,上不上當全憑眼力。”
這時,田海濤對羅宇洋說:“要不咱們也去掌掌眼?”
羅宇洋點點頭,與田海濤一前一後走上了臺。
只見那鎏金佛像倒確實做得不錯,工很細。
釋迦牟尼的開臉也很圓潤,遠觀都能看到慈祥的模樣,眉眼上的線條都畫的很細緻,包括髮髻都是青藍色的。
可是,走在前面的田海濤,只是瞧了兩眼,也是搖了搖頭。
田海濤的表情跟其他人一樣,彷佛準備吃大餐的時候,卻端上來一盆屎。
田海濤不滿地說:“搞什麼啊!這鎏金佛像也太新了吧,連點磕碰都沒有。”
說完,田海濤就趕緊走下了臺。
鎏金佛像在儲存過程中,一是怕磕碰,雖然許多這種造像都是金屬製,但磕碰能造成坑坑窪窪,非常影響美觀,手指等纖細部位,還有可能直接折斷。
第二怕的就是手摸,包括汗液等手上的殘留物,對於佛像的表面的鎏金工藝,破壞是很大的。
但是無論如何小心儲存,只要是傳世很久的鎏金佛像都會經歷這些,所以表面的品相肯定會受到影響。
羅宇洋有“一眼望”的功夫,當然知道這鎏金佛像太新了,幾乎是一塵不染。
基本上可以斷定,這鎏金佛像最遠也就是存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
但是,羅宇洋又覺得哪裡不對勁。
這釋迦牟尼造像的“工”,並不像是現代的手法。
特別是面部的造型,應該是明代的典型。
羅宇洋拿起佛像,果然很覺,然後翻了過來。
當羅宇洋看到底座的時候,怔住了。
只見這佛像的底座有一圈硃砂泥。
羅宇洋的腦海中,忽然想到了一個詞“佛像裝藏”。
一般情況下,像這種宗教題材的佛像,工匠在製作時,會將中間鏤空,卻有封底,裡面放置五穀雜糧或經卷。
而另外一種情況,供奉者還會將金銀首飾,或者其它什麼貴重的東xz在裡面。
羅宇洋又仔細檢視了那圈硃砂泥,狀態古老,與鎏金佛像本身相差甚遠。
只有一種情況可以解釋這種情況,這鎏金佛像是被供奉者翻新過的。
裡面會藏著什麼呢?羅宇洋心頭一跳,連忙用“人間估值系統”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