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辦法其實挺簡單的,說到底就是將你的瀛洲島和冰火島兩個島共同組成一個,然後再將它封閉起來,對方看不見,等到戰亂一過你就可以出來了,而且也不會影響你你的東華府繼續發展。”
“妖族確實是厲害,但是即便是他在強,你不想跟他們鬥,他們也不會招惹你的,只要你表現出你不想大爭的決心就可以。”
這就是白羽給東華帝君想出來的萬全之計,其實總結起來就是讓他躲起來,不要再跟妖族對抗。
實際上白羽的分析不無道理,因為他推算妖族跟巫族的大戰,並非誰能滅掉誰這麼簡單,如果是單方面的數量碾壓那麼自然妖族自然滅掉巫族。
但實際並非如此,那巫族也不是吃素的,十二祖巫的實力根本就不再妖族之下。
只是十二祖巫來比較低調,不讓世人知道他們的真實實力罷了。
白羽自然清楚,但妖族帝俊可不知道,而眼前的這個東華帝君也不清楚。
只要東華帝君躲起來,雙方在將可能來回消耗幾十萬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自然就不會有人主動想起東華府,因為他們連自己都無暇自顧了,哪有心情去想一個東海比他們勢力小几倍的東華帝君呢?
東華帝君不由得抬起了手,撓了撓頭,此時他眉頭緊皺,不過他冥思苦想,確實也只有這個辦法還比較穩妥。
不過,此計甚好,但與完全不符合他的性格,東華帝君是個什麼人?他的野心與巨大,立志要在洪荒成為統治天地的霸主。
即便是一時慫,但是他的目標終歸沒有變,讓他故意隱藏起來躲避妖族和巫族,好不如當著他的面罵他,而且還會他還會因為躲避戰火自保而失去更多的機會。
而東華帝君和白羽兩人所處的處境完全不同,白羽能做到大隱隱於市,等到世界和平再出來,完全是因為有他的實力做後盾。
白羽可以做到搭理任何人,也不怕別人來找茬。
可是在東華帝君看來,這樣的性格如果放在他的身上,那麼就是逃避責任,膽小如鼠之輩,所以東華帝君也並沒有完全採取白羽所說道計劃,而是找了一個迴旋的餘地回答道:“白兄,你的辦法確實不錯,假如真有那麼一天,實在跟妖族和巫族無法抗衡的話,那麼這條路絕對是一條好路,我東華必定會採用的。”
白羽見東華帝君這麼說,他應該已經猜到了東華帝君剛才所想,憑他對東華帝君的瞭解,他不可能就這麼一直蟄伏。
而且東華帝君也是看人下菜,在白羽面前東華帝君沒有什麼資本,所以他軟的要死,但東華帝君撇開白羽跟洪荒其他人抗衡,實力則不遜於他們,甚至是在他們之上,因此,他敢蠻橫也是有根據的。
白羽與對他所說道話,裡面蘊含著生機,只是東華帝君自己沒有琢磨清楚罷了。
巫妖兩族的實力已經排在了洪荒第一第二作為第三名的東華府,他完全可以坐山觀虎鬥。
這就等同於三足鼎立,任何兩方發生大戰,其中一方便有機會趁虛而入。
藉此機會他還可以養精蓄銳,躲在自己的福地修仙。
屆時,一方為了吞掉一方必然派精兵入局,準聖大羅金仙必然一批一批的從世界上消失掉,雙方實力削弱,所以在第三位此時猛虎下山,便可要雙方臣服,這是一套以退為進的完美戰法,奈何東華帝君並不想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