煞科,一般只是用於電影殺青的一種用語,它首次出現了流行曲歌詞中。
全港第一首粵語計程車夠格dis)風格歌曲橫空出世,比外國同型別歌曲,節奏更快,動感更勁,讓香港流行音樂進一步走向世界最前沿。
據本港著名青年鋼琴家林敏怡透露,她亦有份參與這首單曲的製作。
據她介紹,這首單曲大量運用了不同的電子音樂混合,是香港流行音樂有史以來最驚人的創新之舉。
雖然使用電子音樂的演奏,在法國和曰本就很流行普遍了,在香港,不能說沒有,但絕對少見是事實。
這種電子音樂的衝擊,如同劃破長空的回聲,一連串十二音列,使人久久不能回覆平靜。
很高的讚譽呀,這也有問題?兩母女暫存疑問,再翻下一份報紙。
「昔日鄰家女孩,如今夜店女王」。
這是「天天快報」的報道標題,也是頗有標題黨的嫌疑。
昔日唱著童趣歌謠的乖乖女張園園,搖身一變,成為了夜店舞曲的女王。
在灣仔和旺角一帶的新潮酒吧和舞廳,以往這些都地方都是放勁爆的歐美音樂,很受年輕人的喜愛。
但自從這首「煞科」出現後,無與爭鋒,她就成為夜店的最新寵兒了。
本港的幾家大型的夜總會不惜重金邀請張園園客串演唱,但其父母以其未成年為由,不準其出入夜店場所表演。
以上這些都是報章娛樂版面的報道,社會版面的新聞也有報道。
「一支歌,帶動一個產業興旺」
這是左派媒體「新晚報」使用的標題,角度不一樣。
自張園園這張唱片上市出街,本港電器行和音樂中心的hifi音響)銷量大增,連同唱機、唱片、錄音機、錄音帶等一系列商品銷量大增,成為了相關行業的最大贏家。
本港行銷的幾大品牌hifi的代理商正考慮,邀請張園園代言其產品。
「本土的音樂的崛起」
這個是「星島日報」專欄撰稿作家的標題。
開篇鋪陳,先分析香港流行音樂的多樣性,從歐西流行曲、國語時代曲、廣東小調、鴛鴦蝴蝶派、低俗鬼馬歌,再到現在的粵語流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