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日報原來的日發行量都有一萬份,新版的發行量砍掉一半,每天只發行五千份。
隨著天天日報製作的廣告投放在電臺、電視臺全面鋪開,熱度會慢慢發酵起來。
等到這股熱度積蓄到了一定的程度,漸漸轉化讀者的購買慾望。
盧東傑不可能把讀者的這股熱情,一下子完全給消耗掉,這樣實在短視。
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反而不會珍惜,還不如先吊足讀者的胃口。
等到市場反應有足夠的期待,形成一種洛陽紙貴的風尚,逐步慢慢提高發行量也不遲。
張維遠接著彙報道:“今天有很多廣告公司打電話過來詢問,想要上門洽談合作。”
他說著不禁苦笑搖搖頭,“不過大部分廣告商,都不太符合盧生你的要求。”
明眼人都看得出天天日報形勢一片大好,廣告公司自然按捺不住要登門了。
但大家聽著心裡卻有點無可奈何,人家有廣告商來登廣告,報社自然倒履相迎。
但這位東主不是,他還對廣告商挑三揀四,他不喜歡的,寧可拒絕也不要。
盧東傑對此不解釋什麼,他要打造一家倡議性的中立媒體,必須有舍有棄。
他可不想自己的辛苦辦的報紙,變得街上那種貼滿牛皮鮮廣告的牆。
而且對於那種是誇大其詞,明顯誤導市民的廣告,他是深惡痛絕的。
他沒必要為了那麼點廣告收入,來透支天天日報的公信力。
盧東傑點點頭,做出決定,“先不急,可以先接觸穩住他們,實質的商談,要等一個禮拜後。”
天天日報還是處在抬高自我身價,樹立天天日報新品牌形象的時候。
現在還不到增加刊載廣告的時機,這樣做無異於是在殺雞取卵。
只有讓廣告商看到天天日報這個平臺的實力,才能充分掌握話語主動權。
這一點,毋庸置疑。
喜歡港樂時代請大家收藏:()港樂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