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東傑回答完畢,微笑看著臺下。
本來臺下記者對他很感興趣,還想追問幾個問題。
只是盧東傑一開口就英文來回答,這讓臺下的曰本記者就有些為難了。
英文是國際通用語言,他一個外國人在這種場合使用,並無不妥。
但他們只是國內的娛樂新聞記者,並不是國際新聞記者,英文程度只是一般般。
他們聽懂倒是問題不大,真讓他們用英文去交流,怕是就馬上露怯了。
tbs電視臺記者把問題轉向別人,“羅聞先生,請問你是打算重返曰本歌壇嗎?”
“我並沒有離開過曰本歌壇,只是工作重心不同。”羅聞停了一停,“這次在曰本發行新唱片,就是感謝一直支援和鼓勵我的歌迷朋友。”
盧東傑微不可察地笑了,羅聞這個場面話說得還真是不錯。
但他內心肯定不會是這麼想的,這一點可意會,不可言傳。
如果真讓他講真心話,套用小馬哥的臺詞,是最符合他的心情了。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
我不是要證明我比別人了不起,而是要證明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親手拿回來。
不過這番霸氣的話,也只能深深埋入心底了。
羅聞前幾年曾在日本學藝,在1974年簽約曰本唱片公司ジャパンレコード,japanrerd),在曰本接受三年的歌唱訓練。<iuri電視臺舉辦的「全日本歌謠選手權」比賽,憑著一首曰本民謠「霧の摩周湖」,拿下十個禮拜的冠軍。
他是第一位奪得此獎項的非曰本歌手,足以說明他歌唱實力確實非凡。
當時羅聞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他作為新鮮出爐的人氣新秀,藉此準備在曰本歌壇大展一番拳腳。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殘酷。
同年,德間音樂工業為他發過幾張日語單曲,包括有「熱情」、「哀愁のラストページ」、「さすらいの戀」等歌曲。
只是唱片推出市場後,銷量卻是反應一般,曰本歌迷並不買賬。
這種前後的落差之大,讓他深受打擊,一顆火熱的心,頓時冷卻了大半。
面對如此冷酷的現實,也讓他對曰本歌壇漸漸失去了信心。
尤其是曰本的歌壇本身競爭非常激烈,中國人歌手還要常受一些無形壓力的排擠。
像是上電視的機會,便比同級數的曰本歌星少得多,他們會優先照顧自己人。
所以很多香港臺灣來曰本謀發展歌星都不盡人意,一個個先後黯然返回。
而像鄧儷君、陳美靈、翁倩玉、歐陽菲菲,她們個個都是身懷絕技,沒有同型別曰本歌星可取代的情況下,才能在曰本歌壇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