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年代,往往越是銷量越大的報紙,情澀小說版越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寫小說的時候,加料這些情節,既是報社的要求,也是順應市場讀者的需要。
同時這些情節其實也有騙稿費的意思,因為作家都是按字數收稿費的。
有些作者為了騙稿費,試過通篇二千字幾乎都是男女「呀!呀!」「唔!唔!」的喘息聲,甚為奇觀。
「尋秦記」這部書懂得抓著一個令人追看的節奏,幾乎是每兩章就會有一段發生關係的情節。
但作者用筆點到即止,不會過份描寫細節,還是要著重故事的韻味。
並且因為它的字數足夠多,可以保持長篇連載,吊足讀者的胃口。
當然了,情澀部分也絕不客氣,露骨的程度自然也會讓人臉紅耳熱。
這部小說雖有露骨的情節,但它不是黃澀小說,並不會觸犯新聞出版條例。
當然,天天日報選擇刊載這部小說,已經做好被人臭罵一頓的準備了。
但天天日報現在是要解決生存的問題,面子和名聲就先放一邊去了,厚著臉皮把錢給掙了。
澀情這類元素的鹹格雜誌、電影,在香港是很有市場,但也一直被人罵。
港九的報紙檔,有哪家不售賣澀情雜誌的,通通都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吸引顧客。
最近娛樂圈出的那單肉彈女星賣銀事件,五大導演即刻爭相搶拍這類題材的電影。
由此可見,這些帶有鹹格的文化作品,很有市場,受觀眾讀者追捧。
隨大流才能有錢賺,想做清高的小清新,天天日報就等著倒閉了。
盧東傑對這部小說是有相當信心的,孤膽英雄,絕色美人,誰不喜歡看呢。
文化板塊除了重頭戲「尋秦記」,還有一個令人意外的小驚喜。
盧東杰特意在這個板塊留了個位置,給林清瑕開設了一個小專欄。
可以刊載一些類似日記式的雜說,談談生活的瑣事,樂趣、見聞等等。
雖然都是沒什麼營養的日常小事,但是絕對會有大批的影迷會為此買賬。
林清瑕平時和他打電話的時候,盧東傑可以把小事選擇性地記錄下來。
相當於林清瑕負責口述,盧東傑負責起稿潤筆,兩人合力完成一篇稿。
這樣兩人既可以談情說愛,連同工作也不會落下,誠實一舉而兩得。
考慮涉及私隱的問題,文章內容可以做一些藝術化手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