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似乎他對報社的情況有所瞭解,在談判中一直佔有優勢,讓韋基瞬有些被動。
如果說沒有內鬼勾結,把報社的實際經營狀況傳出去,他是打死不相信的。
因此為了避免節外生枝,韋氏也傾向快刀斬亂麻,把報社儘快交付給盧東傑了。
湯中光清清喉嚨,“大局已定,大家都無謂多說了,還是靜下來,先聽聽韋生有什麼安排吧。”
他剛才一直冷眼旁觀,現在終於忍不住說話了。
作為報社的總編輯,報社易手這麼大的事,韋基瞬事前肯定要和湯中光溝透過。
他無論是對那個商人劉添就,還是娛樂界的盧東傑,其實都不是滿意的。
湯中光是一個資深的報紙人,對於辦報這個行業看得極透,有著自己的判斷標準。
那個賣女人手袋的劉添就,根本就沒有經營過報業,報社賣給他,實在太過兒戲了。
湯中光現在還沒正式和新東主接觸過,但對於這位新聞人物,早已是「久仰大名」了。
他始終認為那個年輕人太過鋒芒畢露,不符合一家報社長沉穩內斂的基本要求。
湯中光是老牌傳統保守的報紙人,盧東傑是銳意進取的新派代表人物,兩者有著天然的鴻溝。
盧東傑擔任社長,他是總編輯,一旦兩人經營理念不合,誰去誰留,不言而喻。
但是韋氏決意把天天日報轉讓給盧東傑,就算他要力阻,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湯中光是報社的總編輯,天天日報每況愈下,他是有一半責任的。
他本身是傳統的文人出身,做人做事都會有堅持自己一套的方法。
文人辦報嘛,總有幾分書生意氣,或者是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
而韋氏辦報的宗旨,完全是以商業運作的方法,以求產生實際的利益最大化。
天天日報創辦之初,從開報業之先河,成為本港第三大報紙,風頭一時無兩。
現在淪落到不溫不火,連末進的「東方日報」都甩他們幾條街了。
報紙銷量為何如此大跌?
無他,必定是報紙內容和風格不受歡迎,不合時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