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為紅樓來> 第二百五十四章 破寇之策,如朕親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五十四章 破寇之策,如朕親臨 (1 / 4)

說是國泰民安,四海鹹服,實則是天災頻發,屢次決堤的黃河,經常氾濫的長江,各道時而肆虐的水災、旱災和蟲災,北有蠢蠢欲動的蒙金,東南有燒殺劫掠的倭寇,東南有不服王化的土著,連帶高句麗和西域那三十六個小國都起了不臣之心,妄自尊大。

幸好開國太祖沒有實行分封制,國內皇權集中,形勢比較穩定,沒有擁兵自重,禍亂一方的藩王和軍閥。

這片廣袤無垠的中華大地,一直都不曾真正的太平過,時至當下,依然有相當一部分的普通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苦苦掙扎在溫飽線的邊緣,國朝定鼎百餘年,還是沒有解決這些問題。

最輝煌的時期還是在高祖和太上皇時期,均出現了一個某某之治,而到了景文一朝,已是內憂外患,積重難返,上面三位皇帝都是馬上皇帝,只有景文帝例外,他以“仁”治天下,威懾力不夠,而且得位不正,馭下不足。

皇宮,文德殿。

辰時初刻,太陽昇起,萬丈光芒撫摸著這座數百年的古城,大殿八扇大門被內官們緩緩推開,戴權手執拂塵,尖聲道:“陛下親臨,百官上朝!”

官員們停止交談,整理好儀容,按照品級高低,依次入內,一個大太監走過來奉上金盤裡的象牙笏板,恭聲道:“寧伯,請隨咱家來。”

左側是武官,賈瑜以一等伯之爵,以及正四品皇城司都司之銜位列在前,他學著別人的樣子,拿好笏板,垂下眼簾,斂聲屏氣,默默的站好。

《劍來》

未幾,身著黃色繡五爪金龍圓領窄袖袍,頭戴通天冠的景文帝從後殿走了出來,坐在了古往今來無數梟雄都競相折腰,夢寐以求的龍椅上,頭頂是“正大光明”的金匾,看起來十分的威嚴。

文武百官行了三拜九叩大禮,山呼萬歲,聽見“平身”後,方才起身。

“眾位愛卿,倭寇屠戮海鹽縣的事議一議吧?”

大梁三軍中,以步軍最強,馬軍次之,水軍最為羸弱,可能歷代皇帝都沒有向海外擴張的進取心,百萬大軍中,水軍不過佔百之二三,而且裝備落後,軍紀渙散,可見朝廷並不重視他們。

倭寇們架著輕快的小船,時常百八十人成群,趁夜偷襲沿海的城鎮,手段極其殘忍,然後在駐軍趕來前撤離,絲毫的不拖泥帶水,鮮有直接正面交鋒的,除搶灘登陸外,他們還經常在海上劫掠往來的漁船和商船,抓到大梁百姓也不全殺,身強力壯的男人留下來做苦力,漂亮年輕的女子留下來洩慾,只把那些幹不了活,沒有利用價值的老人和孩童丟進海里餵魚,他們最喜歡抓官員和富商之類有頭有臉的人物,因為可以向其家屬索要鉅額的贖金。

這些跟猴子一樣瘦小的倭寇身兼多職,強盜、綁匪和海盜的勾當全都幹。

朝廷也制定了一些措施,鴻臚寺一直在和日本國交涉,表示強烈的譴責和抗議,但這個彈丸小國此時正處在軍閥割據,互相征伐的時期,遍地狼煙,哪裡顧得上去管這些自立為王的浪人。

國朝在江南東道駐軍不多,正規軍只有揚州大營的那兩萬兵士,臨安府只有兩千人的城防守軍,之前海鹽縣被三千倭寇圍攻,他們趕去支援時損失慘重,十不存三,連帶城防使都戰死了。

下面的縣、鎮和村更慘,面對窮兇極惡,訓練有素,動輒大幾百,一兩千的倭寇,他們可以說是毫無還手之力。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無奈之舉,大梁的百萬大軍除了邊關和嶺南,剩下的都駐紮在京畿道內,拱衛神京城,比起以劫掠為主,不佔城池的倭寇,關外的蒙金和嶺南的土著覆國的可能性更大。

朝廷現在是分身乏術,根本沒有兵力去徹底剿除這些倭寇,而且他們也不是傻子,哪個府縣的駐軍少就往哪裡鑽,朝廷的大軍一來就望風而逃,就像狗皮膏藥,又像是除之不盡的野草。

若不是七天前,海鹽縣縣城被三千倭寇攻破,近四千名軍民罹難,朝廷還不會管這件事,畢竟從上到下所有人都在緊盯著在關外集結重兵的蒙金。

官員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卻始終拿不出主意來,這是前朝,前前朝都頭疼已久的問題,要是有解決之法,也不會拖到現在,一拖就是五六百年。

“陛下,小臣有破敵之策。”

一道響亮的聲音在金鑾殿中響起,大臣們紛紛尋聲望去,只見賈瑜手持笏板,昂頭挺胸,大步走至殿中央站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