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的妹妹是偶像> 瓶子——《妹偶》讀後感,聆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瓶子——《妹偶》讀後感,聆歡 (1 / 2)

感謝聆歡的讀後感,寫的很專業,讓我都覺得汗顏!)

宇宙的執行本身是沒有意義的,而身為它的一部分,人類的存在也是沒有意義的。

對於這個世界而言,我們的存在本質上和培養基上滋生的細菌是一樣的。人類總是用一種崇敬而嚴肅的態度去對待“靈魂”這一概念,但事到如今,我們依舊無法證明,我們頭蓋骨裡是否真的有這種超越了肉體,更接近人類本質的存在。但從生物體的結構上來看,大部分動物都是一團由肌肉肌腱拉扯著骨骼進行運動的血肉機器,對自我的認知以及思維的過程是在名為大腦的器官中進行的連鎖化學反應。從這個角度看來,人類就是一臺機器,一臺由血肉鑄造的機器,大腦就是那塊執行程式驅動機器執行的電路板。

對人類本質的探索,在人類歷史上的各個時代都不曾中斷過,“人”這個非常虛無縹緲的概念,在科學還未興盛的年代,各種宗教總是宣揚“靈魂”的存在,用一套自洽的邏輯體系解釋著人類存在的意義與本質。但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發現我們曾經畏懼的許多東西都只是自然規律的一部分而已,但也因此,我們失去了用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解釋自身存在本質的機會。

這裡展開一下:在科學逐步興起的這幾百年中“無神論”逐漸興盛,打著反對宗教迷信的旗號,這有何嘗不是另一種迷信呢?對於所謂科學的迷信。我並不認同將“無神論”與“無信仰”劃等號的行為,將科學理論作為工具,人類逐步認清了世界執行的規則,掀開名為“敬畏”與“恐懼”的帷幕,將古時那些由天上的神所掌握的權柄一步一步握到了自己的手中,但也因此過分高估了自身的存在,從而產生了一種類似“人類無所畏懼”的錯覺。

但實際上如今我們所掌握的科學也不過這個世界規則的冰山一角,而且還可能包含著大量的錯誤與疏漏,近代歷史上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推翻前人結論的事蹟屢見不鮮。在我們暫時沒能探索到的的領域,依舊有著許許多多的自然規律在發揮著自己作用。

無神論者擅長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科學去解釋身邊發生的的一切現象,但實際上任何人都不能保證現在的科學體系就一定是毫無錯漏的,所以這種行為歸根結底只是用一套合理並且自洽的邏輯去解釋身邊的自然現象,與有神論者用一套自洽的神話體系去認知世界的行為並無區別。

科學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那些作為結論的公式與定理,如果證據足夠充分,我們便能將之證偽,科學給我們的更是主動去探索世界的觀點與方法,以及這個過程中,對已知或未知的事物都要抱有一種端正的態度。科學在探索的路上並非一帆風順的,越是嚴謹的科學家越懂得對未知的事物抱有一種敬畏。

簡而言之“我們相信科學,但我們絕對不迷信科學。”迴歸對於人類本質的探索,按照現代生物學的研究表明。人體的細胞透過新陳代謝的方式,每三個月會替換掉一批,舊的細胞死去,新的細胞取而代之,由於細胞間代謝速度的差異,每過七年人類身上的全部細胞都會變成新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七年之後現在的你將不復存在,將會被一個全新的個體所取代,但從你自身的角度出發,在這一過程中你還是你,並沒有變成其他的什麼東西忒休斯之船悖論)。

實際上我們很難作比較,因為七年的時間人是會成長會,改變的,說成是兩個人也並不為過。七年前的你和現在的你是同一個人嗎?

這個問題經過無數的科學家與哲學家的扯皮之後也只得到一句模稜兩可的“你既是你,又不是你”這樣的答案。

人類的行為方式,形成的習慣,對待事物的觀點與看法,是一個人思想的體現。人格形成的過程,在這裡我用“靈魂”的概念做一個比喻,人類的靈魂是人類思維與思想的載體,是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瓶,構成人類的意識,記憶與認知等東西都以液體的形式被盛放在這個名為“靈魂”的瓶子中。

每個人都是一瓶窖藏多年的好酒,肉體不過是包裝這瓶酒的紙盒子。一個人在剛剛出生的時候他的靈魂就是一個空的瓶子,瓶子裡面什麼都沒有,而隨著這個個體與外界的互動,與外界不斷接觸的過程中,靈魂接受來自外界的資訊,透過身體感官對世界產生認知,或者接受來自他人的觀點與思想。

這些東西就像原料一樣一點一滴被注入這個瓶子當中,而瓶子作為一個進行反應的容器,這些來自外界的原料和瓶中原本就存在的液體發生不只是化學概念上的)各種各樣的反應,在人類生命的程序中,隨著與外界資訊的不斷互動,瓶子(靈魂)裡的這些液體(思想)一刻不停的進行著反應。

而根據瓶中原有液體的成分,有些新注入的東西是被吸收,溶解進原有的液體中;而有些糟粕的東西根本不發生反應,化作糟粕,結塊沉入瓶子底部。在我們的瓶子中,儲存著名為思想的液體,這種液體可能不夠清澈純粹,可能還帶著一些分層,每時每刻都在與從外界接受的新的資訊發生著反應,每一分每一秒成分都在發生著變化,但瓶中的液體就是我自己的思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我看來,人的本質就是瓶子中的這些液體。如果失去了所有名為“思想”的液體,那麼,即使“靈魂”的瓶子依舊存在,被其他的什麼東西重新填滿,那麼我依舊已經消失了,瓶子裡的是另一個個體了。

等量的倒入液體互不相溶的液體人格分裂),兩種液體各取一半完美混合魂穿者的自我認知),大量的液體被混合進同一個瓶子中我之前的寫作《阿詩卡》)這些個個體是否還是否還能算是原來的個體?這個我不做定論,需要詢問當事人具體分析,但是我估計大部分也應該是“我既是他,又是他”這種模稜兩可的結論。

如果靈魂經歷了輪迴,瓶中原有的液體已經涓滴不剩,只剩下了一個不參與液體反應的空瓶子,那麼這樣的下一世已經和我沒有任何關係了。假如記憶已經斷滅了,雖然瓶子依舊是我用過得瓶子,但是我的本質已經被徹底替換掉了,一個瓶子,一個完全影響不了液體反應的瓶子,與我和幹?假如我的記憶被篡改,我便不再是我,只是很像我的其他東西。但反之,如果我的精神能夠得以儲存,依舊保持著純粹,即使更換多少次載體,我還依舊是我。

在《妹偶》結區域性分的時候,程曉羽問過孟婆一句“你不是npc?”而這句話大概是引發讀者炸鍋的導火索之一吧。在這一段,曉羽和大部分讀者一樣,都對虛幻世界和真實世界抱有著一些疑惑。但由於寥寥數句解讀並沒能達到相應的解讀效果,所以許多讀者都炸鍋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