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的妹妹是偶像> 一三零一章 危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三零一章 危機 (1 / 3)

程曉羽從陳浩然口中得知審批權居然在蘇長君那裡的時候,心情並不是很愉快,想起自己在蘇東山葬禮上被蘇鴻文堵,想到許沁檸告訴他一些關於蘇家的事情,下意識的就認為蘇長君要趁機拿捏他,他並沒有想到蘇長君打的是別的小算盤。

對蘇家兩父子成見很深是一點,根本就不想和他們打交道也是一點。

不要說現在了,就算是以前,程曉羽也不喜歡這個名義上三叔,更討厭蘇鴻文,如果說大伯蘇長青一家還算有世家子的樣子,那麼蘇長君一家都不過是被寵壞的小孩子而已。

程曉羽心情不愉悅,也不止是因為蘇長君,他面對的麻煩不止是這一樁。

這些天因為黃牛在網路上大肆的拉低《再次重逢的世界》鳥巢演唱會的門票,加上水軍們明褒“華夏流行音樂十週年”暗貶“再次重逢的世界”,導致門票的銷售不盡如人意。

對於黃牛和水軍釋出虛假的票價資訊,雖然官網和“官方細語”一再闢謠,說不會有低於票面價格的門票存在,但不可避免的還是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吃瓜群眾大多數是盲目的,大都抱著貪便宜的心裡,反正官網上顯示還有不少票,也就不急著購買,說不定演唱會開始之後,能拿到更便宜的,位置更好的門票。

這樣想的人不在少數。

況且網上不是沒有直播可以看,更何況“偶像計劃”的粉絲們對於這場演唱會的期待並不算那麼高,畢竟有些已經去現場看過了,有些在網路上看過了。

再加上,華夏人都有從眾心理,例如做生意,一定要僱傭幾十個人在你的店門口排隊假裝熱購,然後就會吸引許多人來排隊搶購你的貨品。這一招在華夏那個地方都屢試不爽。

又例如凡是謠傳有上面災害要發生,就會發生哄抬物價,搶購商品的事情,像曾經發生過的搶購食鹽、搶購板藍根。

總而言之,華夏人喜好跟風是歷史秉性,這也是不論什麼東西,大至房子小至蘭花,都能被華夏人拿來炒價格的原因之一。

程曉羽並不屑做這樣的營銷,全部是實打實的資料,原先已經賣出去的一萬八千張門票不算,後面還增加了七萬二千張門票,這並不是一個小數字,即使放在京城這樣的大都會也不是一時之間能夠賣掉的。

程曉羽也是有些想當然的高估了華夏的演出市場了,通常情況下演唱會的門票銷售從開始宣傳到演唱會開始,至少有半年到三個月的宣傳週期,他決定換地方到鳥巢的時候離演唱會開始只有半個多月了,時間緊迫不說,請了那麼多演唱嘉賓還不能拿來做宣傳,實在有些被動。

截止今天,不過十多天已經賣了一半門票出去,這已經是因為程曉羽無比強大的號召力,要換一個人是絕對不敢這麼任性。

而同一天舉行的“華夏流行音樂十週年演唱會”之所以敢,是因為他們最初就是定位綜合性晚會,門票賺不夠的用贊助來補,不為了賺錢,就為了不讓程曉羽改變行業規則,就為了維護他們的利益,他們是迫於無奈在倉促舉辦這次演唱會的。

此時此刻,表面上看“華夏流行音樂十週年演唱會”無疑大獲全勝,因為他們的六萬張門票,在銷售商哪裡顯示已經“銷售一空”。

然而實際上,他們的“銷售一空”是虛的,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攤派出去的,文化部從上到下都送了門票,公檢法從上到下都送了門票,這是規矩,這些門票大多數情況下會回流到黃牛手中。除此之外,因為是聯合舉辦,所以每家參與演唱會的公司都按照體量有門票承擔任務。這些攤派消耗了大約三分之一的門票。

另外三分之二則掌握在經銷商手中,由票務網站和黃牛負責銷售,票務網站雖然掛著售罄,但你真要打電話諮詢,還是能買到不說,在二級市場也能夠買的到,並且二級市場則會根據門票的銷售情況來調整票價。

從銷售策略上來說,程曉羽的這些舉動實在不是明智之舉,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味,為了惠及觀眾,為了改變行業亂象,承擔了責任和風險,關鍵是吃力不討好,觀眾和同行還不領情。

這也讓程曉羽體會到了上位者的不易,明明對所有人都是有利的,可偏偏目光短淺的人們只看的見眼前微不足道的小錢。他也深刻的反省了自己太過大意,原本他以為憑藉自己的號召力,賣光門票不過是分分鐘的事情,卻沒有料到遇到了從上至下如此大的阻力。

至於蘇長君,無論他想要做什麼,程曉羽根本都不打算吊他,想都沒有多想,就叫陳浩然讓“上河”演出部的和文化部的人直接溝通,希望給個說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