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芝妍開家長會什麼都是汪棟樑代替去的,但自從蘇虞兮經常待在京城,小芝妍又升入了初中之後,她的學業問題就交給了蘇虞兮。
畢竟汪棟樑現在也很忙,並不能兼顧到一個小女孩的成長。
現在小芝妍和她奶奶跟蘇虞兮住在一起,自然是給蘇虞兮管好的多。
小芝妍就讀的學校是京城最好的人大附中,她成績非常好,汪棟樑又找了點關係,才得以進來。
不過這個最好是指的教學質量和升學率最高,若要是權貴們,自然是讀景山學校、101中學、八一或者四中了,因為權貴們對成績並在意,所以完全不需要去讀人大附中這種學業和考試繁重的學校。
到是讀人大附中的有點小錢的人比較多,每個對人大附中略有了解的人都清楚,這個學校和別的一樣,是收錢的,而且絕不少收。
當然表面上人大附中是不會收不該收的錢的,贊助費可以不以贊助費的名義收,那可以叫教育捐贈。因此,人大附中賬面上絕不會有所謂擇校費,贊助費,所有的進賬都會有體面的名義。
因此人大附中有不少透過這樣特殊渠道進來的同學,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學生來歷也有些龍蛇混雜。
其實蘇虞兮之所以替小芝妍選擇讀人大附中,並不是因為人大附中的教學質量有多好,而是因為這裡離她上班的中關村“兮羽”總部最近,方便她在保姆沒有空或者休息的時候接送。
蘇虞兮開著她繼承自程曉羽的小迷你,從公司地下停車場出來,拐上中關村路直接走不到兩公里,過一個十字路口就到了人大附中。
九十年代京城最強的是清華附中,但自從人大附中出了一個女強人校長劉雪華,就開始滾雪球似的成長為京城升學率第一的中學,霸佔京城第一中學的頭把交椅多年,因此這個學校的學生和老師都有一種類似復旦附中的驕傲感。
但就蘇虞兮看來人大附中和她的母校復旦附中比起來,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復旦附中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兩不誤,並且還比較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偏重於素質教育。
而人大附中是一個以應試教育為中心,講究叢林法則的學校。
只是在蘇虞兮看來這一切都不是事,對於小芝妍的成績她從來沒有做過要求,反而是小芝妍為了不給她和程曉羽丟臉,學習的很認真。
蘇虞兮對於小芝妍根本沒有要求,任由她野蠻生長,只是小芝妍不論問她什麼問題,她都會給出她的答案,並給出她為什麼是這樣解答的。
例如小芝妍就曾經問她京城的房價為什麼這麼貴。
而蘇虞兮的給出答案是用物理學的思考方法分析京城房價問題:價格由供給需求決定。供給就是能建造多少平米房子,由於容積率一定,於是轉化為土地供應面積問題。需求就是人口,當前人口總數,未來人口數量,本地人口和外來人口比例,外來人口區域分佈,購房區域偏好。
然後和小芝妍一起在網站去政府機關尋找相關事實和資料:京城每年城區土地供應面積、每年建築面積、每年銷售面積、人口區域分佈、過去十年成交均價、過去十年新增人口數量、新增人口數量趨勢、未來十年人口總量預測。
透過這些資料,讓小芝妍自己思考推導,然後得出京城房價為什麼貴,並且還將要繼續貴的結論,順便教會了她看那些地區的房子更值得投資。
而不是簡單給小芝妍一個答案,更不是單純的從居民收入和政府政策去看待這個問題。
蘇虞兮在教導小芝妍透過現象看本質。
至於有些時候小芝妍做了些稍微出格一點的事情,她覺得無傷大雅,她自信能兜得住。
路過人大附中無數次了,進來這還是蘇虞兮第一次,停好車,二月的溼潤冷意讓一切都顯得很有些蕭索,空氣中瀰漫著校園獨有的花草樹木泥土塑膠跑道清潔劑等等的混合氣味兒,紅磚白窗的教學樓佇立在國旗飄揚的旗杆後面,帶來一種空間壓迫感。
這讓蘇虞兮回憶起了那還不算遙遠的高中生活,感受曾經發生的和某人相關的故事,那相關的記憶如浩瀚的星河一般在腦海裡閃爍,即使時過境遷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