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價激烈不止在維拉島的海岸邊,“西楚”、“索尼”、“迪士尼”對於“數字領域”的競價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這時已經進入了第十七輪競價談判......
這時“西楚”已經把收購價格從最初的現金支付兩千萬美金抬升到了三千一百萬美金,此時大多數公司都已經放棄,只有“索尼”和“迪士尼”還在糾纏不休。
前兩天的競價並沒有取得進展,今天的這場談判已經持續了九個小時,對於所有人的精力都是巨大的消耗,擺在程曉羽面前的困難是“索尼”和“迪士尼”形成了攻守同盟,按照詹姆斯.沃克的推斷,擅長動畫製作的“迪士尼”顯然是為了“實時渲染”這一至關重要的技術而來,如果“索尼”願意和“迪士尼”共享這一技術,兩者的同盟其實很容易達成.......
破產法官傾向於將“數字領域”賣給實力雄厚的“索尼”或者“迪士尼”,因為在他看來這明顯對“數字領域”的將來更加有利,也是對“數字領域”的員工和未來負責。
但債權人委員會則傾向於把資產賣給出價更高的“西楚”,畢竟“西楚”願意用現金解決所有遺留問題,而“索尼”和“迪士尼”只願意承擔部分債務,並要以股權形式約束債權人.......
程曉羽坐在會場裡卻有些不耐煩,本質上他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不願意和別人錙銖必計的討價還價,按他的想法就是多花點錢,少點麻煩,但作為程曉羽的顧問團隊詹姆斯.沃克卻堅持原則一定要程曉羽聽他的,和對方慢慢磨,如果付出的溢價太高,也有損他的名聲.......
對於程曉羽來說,他和這個其他人之間還是有一道看不見的鴻溝,對他來說賺錢實在太容易,因此他生活在一個全然不同的層面上——遊戲的層面。
而其他人不能理解程曉羽的隨意,他們生活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充滿未知、原因、理由的現實世界中......
看著慢慢失去耐性的程曉羽,詹姆斯.沃克建議引入一家戰略合作伙伴,例如“環球”或者“工業光魔”,以贏得破產法官的信任,程曉羽生死熟慮之後還是希望能夠全額控股,因為“環球”和“工業光魔”太過強大,程曉羽有些擔心失去對研發團隊的控制,因此不想這樣做,他搖著頭對詹姆斯.沃克道:“多花點錢無所謂,我更需要絕對的控制力.......”
詹姆斯.沃克說道:“程先生,您得萬分慎重的考慮,華夏電影對特效的要求有沒有到如此迫切的程度?如果您購買了‘數字領域’,在華夏那邊接不到足夠多的業務的話,運營是很難維持下去的......要知道除了環球,好萊塢其他電影公司為了擠垮您,一定不會給您任何業務.......而您自己的電影公司也是以小成本製作為主,對您來說這是一個巨大包袱和風險,您任然堅持要付出超額溢價購買嗎?”
程曉羽之所以如此堅持也有暫時不能說的理由,他點頭說道:“詹姆斯先生,謝謝您的提醒,但我有足夠的理由買下他,再加一百萬美金........”
此時談判已經進入到了第十三個小時,第十九輪競價,“西楚”又一次將收購價格提高了一百萬,席上的債權委員會紛紛交頭接耳起來,對於這個價格,他們覺得已經比較合適了,像破產法官提出了仲裁申請.......
破產法官沃頓.布朗高聲說道:“對於這個價格,參與競價的剩餘兩方還有異議嗎?”
高橋健一郎舉手之後站了起來擲地有聲的說道:“‘數字領域’是好萊塢四大特效公司之一,在電影界和廣告界的履歷都極其輝煌,合作者無一不是國際級大客戶。‘數字領域’擅長精緻的畫面設計和無以倫比的質感表達,擁有業界最頂尖的cg技術研發實力,手握7個奧斯卡獎項3個最佳特效獎,4個科技貢獻獎)。如今業界最主流的合成軟體nuke也是源自這家公司的研發部門。將‘數字領域’這樣的高階特效公司賣給一家註冊資金不過五百萬美金的華夏電影公司是對它的極度不負責任,要知道它的高階技術主要客戶就是好萊塢大片,沒有5000萬美元、8000萬美元、1億美元的預算根本用不起這個技術,我想問一下,一家才拍攝了一部電影的公司憑什麼運營‘數字領域’?如果對方是想借此將華夏特效想提升至尖端水準,那只是異想天開.......只有將‘數字領域’交給‘索尼’或者‘迪士尼’這樣的大公司才是正確的決定......希望債權委員會和法官先生慎重考慮這一點,是一百萬美金重要,還是一個有著輝煌歷史和光明未來的品牌重要......我們經商的目的是為了掙錢,但是不代表唯利是圖,不是隻追求眼前的利益,而是有更長遠的目標。”
破產法官沃頓.布朗轉頭看著破產委員會的成員問道:“你們怎麼看?”破產委員會的眾人也開始激烈的爭執起來,有些人認為“索尼”給出的條款也算不錯,雖然股權暫時不能變現,但手中的股權也有升值的可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