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ovie》是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馬,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導演,一群毫無名氣的額演員,一部小成本的投資,在首週上映影院並不算很多的情況下,創造了一個不小的奇蹟,登上了票房top10,並且有繼續輝煌下去的可能,不管影評家多麼的不喜歡這部電影,或者說是多麼不喜歡這位靠錢拍電影的亞裔,他似乎已經走在了成功的路上,當然他首先得感謝的就是‘環球’的宣發,沒有如此犀利的宣發創意,我想《scary.ovie》也不可能取得現在如此好的成績........”
<ovie》的片尾曲《in.the.end》,他們從“環球”哪裡獲得了播放權,在播放這首片尾曲的時候,nbc的“北美票房排行榜”收視率瞬間爆炸.......
十一月是北美票房的傳統淡季,離聖誕檔期此時還有一個月,不管是哪家電影公司的電影都在不瘟不火的吸收著票房,上週的北美票房總額有1.12億美金,算是本年度最低的一週,程曉羽的《scary.ovie》貢獻了893萬票房,還不到十分之一,斯塔文.貝爾看著秘書發給他的票房情況圖表,笑著對凱瑟琳說道:“這小子交出來的成績單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
凱瑟琳一臉不高興的說道:“外公,你對我說這些做什麼?我對他的表現怎麼樣並無興趣......”雖然早就看過了dvd,但是dvd的剪輯版本里並沒有結尾彩蛋和片尾曲,凱瑟琳很想找程曉羽要《in.the.end》的音源,但是卻拉不下面子。
“北美票房排行榜”也是凱瑟琳的必看的節目之一,當她聽到結束時放的《scary.ovie》片尾曲,有一種.......驚為天人的感覺,像是什麼東西點燃了她內心的火焰,她有程曉羽的手機號碼,卻遲遲的發不出一條簡訊。
想起他可惡的笑容和哪句“很快我們就會再見面的語句”,凱瑟琳就覺得內心憋屈的厲害......
“你還在為他電影裡調侃你生氣?”斯塔文.貝爾擱下報表,看著自己漂亮又可愛的外孫女笑道,敢拿著調侃自己外孫女的電影來找自己尋求發行的人,還真是可愛又可恨.......
凱瑟琳瞟了一眼桌子上的資料圖揚起頭冷笑道:“蹭熱度就有用的話,還需要編劇、導演幹嘛?就算他成績不錯,也不過是在替您打工罷了.......首周八百多萬票房,按這個數額,北美最終達到上億美金的票房總額就不錯了.....兩億,除非做白日夢......”
斯塔文.貝爾看著圖表上的單館資料和熒幕數量若有所思,似乎兩億美金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來到第二週,北美票房市場卻風雲突變,小成本製作《scary.ovie》的上映影院已經全面鋪開,達到了3608家院線,暴增的熒幕數量,也是源於觀眾的需求,凡是播放《scary.ovie》的放映室都是爆滿,相比之下上週排名第一的《海上奇兵》上座率只能達到平均百分之七十,這叫所有影院不得不增加《scary.ovie》的場次以應付排隊買票的觀眾.......
網路上鋪天蓋地的都是程曉羽和彼得.科普拉,“復仇宣言”與《scary.ovie》又或者《scary.ovie》影迷與影評人之間的爭議,巨大的話題度把這部惡搞電影宣傳的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程度。<ovie》迎來不可思議的票房井噴,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把票房拉昇到了3375萬的票房,一躍成為第一,而上週排名第一的《海上奇兵》以2574萬的票房將至第二......
單週3375萬這個票房資料離史上最賣座r級喜劇《美國派對》的單週4206萬的資料還有一點差距,但它在觀眾裡的口碑幾乎是目前上映影片中最好的,“爛番茄”上的觀眾喜歡度91,是本週新片的排名冠軍,當然知名好評度只有可憐的35。<ovie》橫掃北美市場,票房上升至4179萬美金,其中週五週六週日三天分別進賬1462萬、1650萬和1087萬,可謂一路領先。在第三週突破四千萬,無限逼進了r級喜劇的票房記錄,單館成績高達美元,毫無疑問的晉升成為2013年的第一黑馬,下一週票房過億不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叫美國的媒體們也傻了眼,一部幾乎可以說沒有做過什麼線下宣傳的電影,用超乎想象的宣傳手段,不可思議的劇情走向了成名之路.......這叫眾多媒體開始尋找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亞裔導演,只是找到這家原本無人問津的“西楚”影業時,大多數媒體都吃了閉門羹,這位亞裔導演拒絕了採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好萊塢觀察者》的報道:“似乎誰也不能阻止《scary.ovie》向史上最賣座的r級喜劇片邁進,對的你沒看錯,這部叫做‘恐怖電影’的電影是一部喜劇片.......儘管被彼得.科普拉嘲笑為完全不懂拍電影的段子手,儘管彼得.科普拉說對方只是一個狡猾的亞裔騙子.......也改變不了程曉羽導演的好萊塢處女作票房超越彼得.科普拉的處女作《德州電鋸殺人狂》.......“<ovie》這部靠耍小聰明上位的電影能夠登上北美票房排行榜的第一位,這真是好萊塢電影的悲哀,是美國影評人的悲哀.......因為大家就喜歡看這種不需要帶腦子的大雜燴,我諷刺什麼不需要你思考,我直接告訴你好了.......儘管這部電影糟糕透頂,但依靠‘環球’強大的匪夷所思的宣發能力,它還是走向了勝利,據說這位華夏土豪自己出的宣發費用,以後想要在好萊塢獲得成功不是看你多有才華,而是看你有多有錢........”
《電影週刊》的首頁視點發表了以《狼來了》為標題的文章,“幾個月前無論是誰都在嘲笑這家叫做‘西楚’的華夏電影公司,對他們的砸錢行為嗤之以鼻,但今天四千萬單週票房像一悶棍砸在了所有好萊塢從業者的頭上,傷的最重的恐怕就是彼得.科普拉導演了..........雖然程曉羽導演從來沒有回應過彼得.科普拉導演的嘲諷,全在電影之中無情的嘲笑了他,這似乎比一萬句嘲笑都來的有力.......假如《德州電鋸殺人狂4》的票房達不到預期,我想彼得.科普拉導演會不會舉起電鋸,要把這位華夏導演劈成兩半........要知道這部電影包括宣傳的成本最多兩千萬左右,這還夠不到彼得.科普拉或者凱瑟琳.布蘭切特的薪酬........”
《每日郵報》則發表了彼得.科普拉的採訪,彼得.科普拉再一次將程曉羽貶低的一文不值,他直言不諱的稱程曉羽的成功是好萊塢電影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