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羽在考核完成的次日脫離了老乾媽的管轄,來到了位於六十七樓的企劃部,當他早上把昨天晚上辛辛苦苦寫完的十首歌曲的譜子交給曹大年的時候,心又涼了半截。
倒不是曹大年對他態度不好,而是曹大年像一個淳淳長輩一樣的對他說,“既然是要做製作人,編曲自然要完成,樂器和和聲必須寫上啊。這個才是體現你製作人水平的東西。”
程曉羽拿回好不容易寫下的十首歌曲的譜子,想著曹大年這算不算刁難?。編曲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即使他腦海裡有具體的已經完成的作品,也要一首一首樂曲的去扒,才能完成,更不要說如果不是穿越者了。十首樂曲編完,最少半年都過去了。當然你要敷衍了事肯定是快的多,可那違背了程曉羽對待音樂的態度。
但對於唱片公司而言,有一個說法叫“做出版級)”,用來衡量商業編曲水平的合格與否。通常包括的內容有:
1,和聲樂理上的合格,句法流暢,聲部合理,和聲可以簡單,但絕不能有錯誤。
2,演奏技巧上的合格,樂器要遵循應有的演奏法,故意玩創新的除外。
3,曲式上的合格,前奏尾奏間奏該有的都有,過渡順暢不突兀。這個倒是很簡單了,但沒有這個只能叫deo。
4,聲學上的合格,各個樂器頻率分佈合理,段落對比有層次感,聲部構建時要考慮聲場分佈均勻。
5,細節不能太粗糙,保證足夠的資訊量,能寫花一點還是要寫花一點,不能偷懶。
但其實這個標準也是一直在變的,在程曉羽看來現在的“出版級”標準是很低的。一個原因粗製濫造的網路歌曲讓很多唱片公司發現聽眾並不在意編曲好壞,於是節省成本賺快錢。
二是因為此時的編曲水平也並不是很高,遠不如程曉羽前世的編曲來的複雜。當大眾的口味被養刁之後,唱片公司敷衍不了的時候,才會促進編曲的進步。
有些人會問作曲和編曲到底哪個重要?
對於流行歌曲來說,作曲一般是指主唱的旋律。作曲可以很平庸,但編曲一但平庸整首歌就完了。詞甚至可以完全不存在。
所以程曉羽覺得兩者都非常重要。但也要具體到音樂形式上,編曲決定一首流行歌曲的風格氣質和悅耳度。旋律決定了一首歌曲的流行與傳唱廣度。
當然,對於口水歌來說作曲比較重要(因為只剩下作曲了,編曲幾乎是瞎弄)但其他優秀的流行歌曲幾乎都是編曲的功勞參考王菲前中後期風格的轉變,可以說就是編曲風格的變化)
而對於電子樂來說,就幾乎全是編曲的概念了。混音編曲往往是一人負責)
而大部分普通聽眾只關心歌手或作曲的原因,是商業需要,給歌手過度包裝造成的。歌手只是龐大唱片工業體系下的一個in,這個時空太多流行歌曲的歌手幾乎不需要什麼音樂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