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羽在學校廣播站用霸氣無雙的詩歌說唱回應了所有人以後,大部分學生都是處於懵逼狀態的。
罵人罵的這麼新穎而且還具有藝術高度簡直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而且每個被罵的人還覺得很爽,很想站起來繼續和程曉羽拿起詩歌這樣的武器戰鬥,只是罵人層次卻達不到這樣高度,只能遺憾自己沒有程曉羽的天賦。甚至絕大部分學生覺得這樣的罵人,能在廣播裡多播放幾次就好。
能進入復旦附中的大多都是這個年齡段的精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當強,很多學生自己就是先鋒文化的代表。
程曉羽原來在學校名氣大,卻是個笑料。即使在他的詩歌發表在《澎湃》上面也改變不了他的負面形象,在即將離開復旦附中的時候,他卻用這樣酣暢淋漓的罵人,讓全校同學對他的印象全部改變。
復旦附中的學生們並不尊崇蹈光養晦低調謙虛這樣的華夏思維,他們更西化,崇尚張顯個性、意氣飛揚,甚至是叛逆的個性。因此程曉羽原先看起來有些包子的形象,是復旦附中最不待見的。
然而程曉羽這樣狂拽酷炫叼炸天的聞所未聞的全新罵人方式“詩歌說唱”,一下就征服了復旦附中學生們的內心。這樣強悍的音樂加有節奏的朗誦,雖然大部分人不懂的它在藝術上的價值是開創了一個流派,但是每個人都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感受在心裡升騰,這些爆炸的強節奏和犀利的歌詞讓人熱血沸騰,恨不得跟著大叫大跳才能暢快一樣。
他們一向信服強者,敬仰天才,顯然程曉羽在音樂和詩歌方面擁有他們無法企及的才華,對於這樣的人,他們都會保持極高的尊重。
程曉羽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從復旦附中的小丑晉級成了風雲人物,例數復旦附中的的那些風雲人物,如今都站在華夏各個層面的制高點,對於復旦附中的學子們而言,復旦附中的風雲人物就意味著他將來一定會成為歷史書上值得一提的人物。
只可惜這樣的承認來的太遲,程曉羽還沒有來得及享受本該屬於他的鮮花與掌聲,就要踏上高考的戰場了。
高考的這種史詩級別的考試,也許只在華夏存在過吧。程曉羽前世參加高考時還是7月的7、8、9日,記憶中“黑色七月”等之類的詞都是用來形容高考月的。
現在程曉羽回憶起來,想到也許,時間就像一把鐮刀,在麥田裡切割著我們的年華,落地的麥穗,總有一束承載著我們的高三歲月。
時間每天都在輪迴中反覆,在反覆中重播。
模擬考試前,老師說,它反映了你的真實的高考水平。模擬考試後,老師說,其實模擬考試不代表什麼。
在謊言與真實中,每個高三學生的心情就像心電圖一樣,起伏不定。
當時間無所顧忌的走到了六月底,學生期望著的一週休息日來臨,當然這背後是可怕、令人畏懼的高考,未知,總是讓人毛骨悚然。
班主任王偉在教室裡用極富深情的聲音叮嚀道:“補充營養,多睡點覺,6號,我在考場外等你們。”
各科老師在程曉羽他們臨走的前一天,對於學習隻字未提,他們和每個學生逐個擁抱,把他們的祝福傳達給每個人。曾經天天只會說教的他們,此刻冷冰冰的臉龐化為了最溫暖的泉水,美好歲月,定格在此。
程曉羽站在教室裡感慨萬千,終於他似乎又踏入了同一條河流。
夏紗沫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緩慢的收拾著書包,這張課桌陪伴了她一年,現在對它竟然有些不捨,夏紗沫輕輕的用手撫摸著淺藍色的課桌表面。
課桌右側刻著一行小字“喜歡一個人三年,卻從未跟她說過一句話,我笨不笨。”也不知道是這張課桌第幾任主人留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