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的妹妹是偶像> 第七十三章 讓我們一起去見證奇蹟(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三章 讓我們一起去見證奇蹟(1) (2 / 2)

讓人有在時刻縫隙裡穿越的奇妙感覺,酒井黛帶領汪棟樑和楊思琦在一片神奇中穿行,一邊輕聲細語的介紹到左側的水車小屋和其他東西均是江戶時期的舊物,原封不動從神奈川搬運過來的。小屋前方有一口麻石造的磨盤大小的井裡盛滿了清水,青蔥的竹子凌亂的佈滿鵝卵石鋪就的路面兩側。四周寂靜的能清楚聽見和服美女踩著木屐的噠噠聲。

這一切讓蘇棟樑震撼的說不出話來,假如這些在日本還不算什麼,但當你看著窗外的添安門,身處日本一戶古色古香的幽靜庭院,就會有巨大沖擊感。

楊思琦更是已經挽著了蘇棟樑的胳膊,這奢華且迷幻的一切,讓她有些害怕,像身處另一個時空。

酒井黛帶了汪棟樑和楊思琦在一個日本傳統榻榻米小屋落座。

屋子裡掛有唐代賞賜日本天皇的唐代螺鈿紫檀五絃琵琶和光明皇后701-760)的書法《樂毅論》。藤原不比等與橘三代的女兒,名光明子、藤三娘。篤信佛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汪棟樑當然不認識這些被譽為日本國寶的東西,只是覺得今天的一切充滿奇蹟一般。

酒井黛拿了菜譜讓汪棟樑點餐,汪棟樑翻了一下,也沒有價格,更不知道會不會有什麼規矩,怕出醜露怯。就將菜譜遞給楊思琦,叫她看看,有什麼要求沒有。

楊思琦也就隨便翻了一下,看不懂懷石料理的前菜、碗剩什麼意思,就要汪棟樑做主。

於是汪棟樑就微笑著請酒井黛替他們安排。

酒井黛這個時候跪在榻榻米上,用日本女人特有的溫柔聲音請他們稍等,然後站起來躬著身子退出去,拉上拉門。

不多時酒井黛就帶著兩個姿色稍遜的和服女孩為汪棟樑和楊思琦上菜,還對菜色一一加以解釋。

他們吃的是懷石料理,傳統懷石必有的七點前菜(七種繁複做工的小菜)、碗盛(帶有湯汁的手工料理)、生魚片、揚物(炸的)、煮物、燒物及食事(飯或湯)。

每一道菜都是在客人點餐後,才開始現製作的,更加體現了其料理的新鮮度和口感,因為是現製作,所以客人在點餐後一般需要等上一段時間通常情況下,點餐後到第一道菜的上菜時間是10--15分鐘;每類菜之間的過渡時間是5--10分鐘)。

科普時間,沒有興趣的可以跳過國人對懷石料理多有誤解,大多數國內網站關於懷石料理內容其實都是以訛傳訛:既有“僧人飢餓難耐抱著石頭抵擋飢餓”的起源說,也有“其實就是寺中僧侶的粗茶淡飯”的形式說;有把懷石料理當成單純用鵝肝魚子醬等珍奇美味“撐起”來的高價套餐,也有錯把“米其林三星”壽司店、河豚店都劃入“世界頂端的懷石料理”的謬誤。

懷石料理的名稱由來,其實是來自於中國的老子所著《道德經》第70章中“是以聖人被褐懷玉”一句。

被褐懷玉,被褐者,薄外;懷玉者,厚內。表面粗糙破落,而內心則懷抱美玉。忽略外在而強調內在的價值,這種理念與日本茶道“侘び寂び”的精神完全吻合。侘び寂び:abisabi,一種日本獨特的美學,不刻意突出裝飾和外表,強調事物質樸的內在,並且能夠經歷時間考驗的本質的美。

同時,日本料理的精神,其實與中國美食也截然不同:不新增過度的調味和裝飾,而是用細緻的選材和簡單的料理法“割主烹從”去突出食材本身的美味。“割主烹從”是一種日式烹飪精神,主張刀功為主,烹煮為輔,突出食材本味)

懷石料理的誕生,最初是起源於日本茶道的茶席上,為了給客人“墊墊底”,防止“醉茶”而提供的小料理。隨著日本茶道逐漸向貴族階層的滲透,懷石料理的形式也慢慢變得豐富起來,從小料理變成了“一湯三菜”:一道日式湯,一道刺身,一道煮菜,一道炸菜或烤菜。)

喜歡我的妹妹是偶像請大家收藏:()我的妹妹是偶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