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又說回來,話說先前那金龍幻化的菩提老祖奉女媧娘娘之命下了凡間,他在“三星山斜月洞”收了個美猴王孫悟空為徒。那菩提老祖用了幾十年時間,終於教會了悟空一身武藝,他也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菩提老祖見悟空學藝已成,便打發悟空下山去了。之後老祖變回金龍模樣,接著就回天覆命去了。女媧娘娘和金鳳知道金龍回來了,她們就趕緊出來迎接。
女媧娘娘風趣地道:“龍兒啊,你可想死我們了。別說我想你了,你走了這短短三十多天,鳳兒可是真想你了,我想你也歸心似箭了吧?好了,不打擾你們了,小兩口也該早些回去親熱親熱了。”
金鳳見女媧娘娘說了這些,她便垂下頭去,不好意思起來。低聲道:“娘娘,看您說的。”
金龍道:“娘娘,我走之前那猴子已將武藝學成,他卻還沒件得心應手的兵器,以後他又將如何?”
女媧娘娘道:“龍兒,往後你就別管那猴子的事了,我就將他再交與菩提老祖去管吧。至於其它的事嘛,自有菩提老祖繼續幫忙。
你也別為那猴子擔心了,別看現在他沒有兵器,自然有他獲取的辦法。下一步,那猴子將到東海龍宮去竊取大禹治水時的定海神針作為兵器。
龍兒,你也知道那猴子天性頑劣,因此他必定不會有片刻的消停。往後他還會大鬧地府,大鬧天宮。最後,他還會經歷八十一難去西天取經呢,那是後話。”
“哦!那猴子還有這麼多故事,看來我是看不到那些了。”
娘娘又道:“龍兒,看不到就不看吧。想必你此番下界也累了,就先回去休息吧,別管這些了,過幾天我還有其他事情派你去做呢。”
金龍、金鳳聽了,便謝過女媧娘娘,然後兩人不自覺地神情對視一番,又高高興興牽起手來,這便徑自往那龍鳳殿去了。
話說那大禹死後,九州民眾按照慣例舉國服喪三年。按說若遵循大禹生前的遺願,這共主天位應該由“皋陶”或“伯益”來繼承。
其實大禹生前也藏了份私心,他很想將王位傳繼給自己的兒子“姒啟”。但是大禹也忌憚世人的品評,他怕這樣會毀掉自己一生的的聲譽,因而他便不敢公然破壞禪讓制度。
因此,大禹生前便選擇了能力信譽極高的皋陶作他的繼承人。不過皋陶比大禹年歲還高,他在大禹之前便早早故去,大禹便另選與自己共事多年的伯益為繼承人。
其實,伯益是個很賢德,又很謙虛的人。伯益也是夏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在治水過程中他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大禹死後,伯益便學習先帝的仁德做法,優先禮讓帝禹的兒子姒啟來做君王。
於是在姒啟請伯益出山的時候,伯益就到箕山的南坡避居起來。此時,姒啟也不敢直接就任君王之位,他也按照先帝禪讓的慣例,在“陽翟”城裡閒居避位,以禮讓伯益來做大夏的君主。
在伯益、姒啟都客客氣氣以君子風度禮讓再三的時候,民眾卻都習慣了按照《禹貢》所制定的法則做事。因為大家無法忘懷大禹治水及治理九州所積攢的功德,因此他們將進貢的物品按老制度都進獻給了姒啟。
何況此時的九州天下歸一,國家也非常富饒,處處物埠糧豐,人人安居樂業。因為大家覺得這些也都是拜大禹所賜。因此,民眾們將對大禹的恩情逐漸轉移到大禹兒子姒啟的身上。
民眾出於對大禹的愛戴,他們也漸漸認為,姒啟頭腦靈活處事決斷,其一言一行酷似大禹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人們覺得姒啟年輕有為,他也比伯益有能力。於是臣民們紛紛遠離伯益,擁戴姒啟為天子。
夏啟見人心所向,便順應民心繼承了帝位。夏啟繼位之後,隨通知夏聯邦各部落酋長及九州牧在鈞臺舉行盛大盟會。
會上,夏啟為了籠絡人心,也為了更好地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他便許諾給民眾更多的實際利益,以獲取廣大民眾的更多支援。
但是,姒啟破壞禪讓制度,施行父位子傳的世襲繼位制,這便造成了那些原本實力雄厚,同樣覬覦最高權力的部落首領的強烈反對。那部分人堅決不服姒啟的領導,公然反對他的統治。
尤其是以伯益為首的反對派,他們本指望自己也能獲得既得利益,沒想到卻讓姒啟從中耍了手段。因此,他們對姒啟不仁不義的行為非常不滿。
在伯益的權益受到極大損害的情況下,他的心理極不平衡。於是,伯益不再顧及其它,開始親近自己的支持者,以維護自己應得的權利。
伯益作為“東夷氏”部落的最高首領,他又是青州牧府的主要領導人,因此伯益的支持者也不在少數,他在一定範圍內也有相當的號召力。
何況伯益也覺得自己是正義的一方,他起來維護自己的尊嚴也有一定的說服力。於是,伯益先將東夷氏的部落聯盟成員組織起來,他又籠絡了專門與帝禹作對的“有扈氏”部落作為自己的主要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