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開車。”王燕給他分析,“你看現在市裡人都願意在家裡種東西了,誰家真要種出寶石化植物了跟風的人更多。買的人多了,這盆肯定得漲價。咱趁著現在便宜多買點,以後賺頭才大。”
王燕接著道:“咱這裡是平原,一個村挨著一個村,市裡邊的人想要找寶石化植物不能跑別人家地裡,又不能天天跑幾百裡地找沒主兒的地方。除了翻翻小區綠化帶和公園,只能自己種。
我覺得以後咱市裡在家種東西的人肯定特別多。陽臺牆根隨便放放,一家子不得種幾十盆。”
李愛國覺得妻子去搞傳銷肯定是把好手,這給他說得,都覺得一萬個太少了。
塑膠花盆這個錢途光明的産業一萬個怎麼夠!
買!使勁兒買!
“媳婦兒,要不你再多買點?咱兒子昨天不是打錢過來了?”李愛國弱弱建議。
王燕一開始就想多買點,又怕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把錢虧了。現在李愛國這麼一說又雞血上頭了,買買買,說什麼也要買。
這買的多了,自然不能和原來一個價格。王燕和對麵塑膠廠老闆娘你來我往砍了半個小時價兒,一個盆便宜了一毛。
說好價格,塑膠廠老闆娘問她是不是有什麼內部訊息,是要鬧旱災了嗎?怎麼今天好多人下大單子,還有人一下子買了一千個大號的儲水桶。
王燕聽老闆娘這麼一說,又覺得儲水桶也要買起來。
燕市是缺水地區。李家村也就是十幾年前合夥打井的人多了,村民才算實現了用水自由。
早些年村裡的水塔供應的自來水水流很小,有的人家根本不出水。為了緩解吃水問題,那時候都是按時按點供水。三天來一次水,一次兩個小時,錯過就只能去找別人借水吃。
王燕這個年紀的人,很多人小時候都經歷過拿著擀麵條的大擀麵杖和水桶,一到來水的時候就和兄弟姐妹們去鄰居家抬水。當然如果自家水管爭氣,就是別人來自家抬水。
就算現在用水自由了,這自由也是建立在有電的基礎上,用水泵硬抽上來的。這要是一斷電,那也歇菜。
王燕和李愛國一說儲水桶的事情,李愛國也覺得要備上。
雖然不是一個村子,李愛國小時也有過和姐姐去別家抬水的經歷。
兩口子手裡的錢已經花完了,王燕聯絡了劉巧枝,一家子又湊了十萬買儲水桶。
王燕這邊下完單,那邊塑膠廠老闆娘得意地吹吹新做的美甲,斜了眼旁邊樂得齜大牙的老公一眼,“看看,又賣出去吧!”
塑膠廠老闆獻媚地上前給老婆揉肩膀,誇贊道:“老婆真是足智多謀、神機妙算,集美貌和智慧於一身。隨便提一句別人都在買,這些人果然就下單了。老婆這麼聰明,能娶到你,真是我這輩子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