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大概5本複製,每本20分鐘左右,所以我們看電影院每場之間都會間隔個20分鐘,就是為了更換複製。
一號廳放完了第一本複製,立馬要拿去給二號廳,緊接著三號廳再用,就這麼輪著來。
甚至捱得近的幾家電影院共用一份複製的都有!
不過後來慢慢都是數字化了,用硬碟,一份也就三四百塊錢,大大降低了成本。
所以膠片成為歷史不是沒有原因的,製片方、發行方都能省掉一大筆錢。
後來乾脆硬碟也不用了,直接衛星傳送,成本更低。
這也就導致了後來國內電影發行公司不再是中影和伯納兩大巨頭齊頭並進了。
低廉的成本,使得越來越多中小型發行公司崛起,他們迅速佔據了新興的三四年城市和小縣城的市場。
中影和伯納也就失去了行業的絕對領導地位。
中影還好,畢竟扛把子。
伯納在03年到09年連續六年發行的國產電影票房佔到了全國20%以上的份額,當之無愧的民營行業老大,之後就慢慢開始走下坡路了。
......
晚上6點,位於XC區的興美國際影城,今晚將在此舉辦《恐怖遊輪》的全球首映式。
是真的全球首映,哥倫比亞那邊也安排了北美同步上映,在暑期檔撿點湯喝。
不過依然是在鄉村院線和社群院線放映,主流院線排片少的可憐,都留給那些大片了。
亞洲、歐洲那些從哥倫比亞手上買走版權的發行方也有一部分選擇同時首映,畢竟暑期檔再不上映就沒時間了,他們那的國慶節可不是10月1號,再往後就到賀歲檔去了。
賀歲檔放映恐怖片?
院線集體吃翔了吧!
作為東道主,唐安帶著徐嫚雲早早地就來到了電影院,開始準備首映式。
現場自有影城方面的人佈置,唐安就負責招待下來賓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