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就是這樣,越是名氣大的導演和演員越要批評,反而是那些籍籍無名,或者突然爆紅的導演、演員,媒體一般都會死命誇,誇上天。
最後要麼真的起飛了,要不就是摔死了。
“電影《鯊灘》強勢奪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唐安已是年度最佳導演!”
“《鯊灘》獎項、票房雙豐收,唐安一片封神!”
“新生代導演唐安一部電影就取得了絕大多數導演十多年都未曾拿到榮譽,處女座拿下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有望比肩張一謀、陳凱哥!”
......
看完這些自己汗顏的新聞,唐安轉過頭,神色古怪地望著徐若雲。
“你是給了他們多少錢?”
“我也是按慣例啊,找了七八家媒體,一人一個紅包,也沒多少!”徐若雲哭笑道。
唐安想了想也明白了,都媒體都是為了吸引眼球,為了流量罷了。
馮曉剛人家是大導演,天天吹、年年吹,觀眾都看膩了,要是有哪家媒體把他祖宗十八代罵一遍說不定還有觀眾會關注一下。
而唐安只是小有名氣而已,把他抬得越高,觀眾就越有興趣。
最佳處女作被記者說成了最佳影片,還一片封神、年度最佳導演,比肩張一謀。
怎麼不臉皮再厚點,直接說華語影壇領軍人物什麼的。
不過倒是有一些影迷對唐安很崇拜,這些人以年輕人居多,看著同樣年紀的唐安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自然崇拜有加。
年輕總被當成資本,年輕人也總是自命不凡。
他們可能不會太過於崇拜那些年紀大的成功者,比如老馬、小馬、狗東那位。
在網路上揮斥方遒,認為他們不過是站在風口的豬,是時代前進的產物,幸運兒而已。
換了他們,在那個遍地黃金的時代也能飛起來。
而且,肯定能飛得更高~~~~~
但是如果有一個年紀跟他們差不多,卻取得了絕大部分普通人一輩子都無法獲得的成就的年輕人,那他們可能就剩下崇拜了。
不過也有例外,“槓精”、“紅眼病”哪裡都有,剛才唐安就在某高校貼吧裡看到有人在噴自己。
關掉這些喧囂的新聞,唐安看到了盧釧的採訪。
盧釧面對記者採訪直接就開噴了,明裡暗裡酸自己拿的最佳導演獎名不副實。
還說自己的新片必定會撲街,這種爆米花電影騙得了觀眾一次騙不了第二次。
唐安就納悶了,這是受了什麼刺激,片子還沒出來就知道是爆米花電影了?
到時候別把爆米花噴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