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盛唐風華> 第五百四十四章 龍騰 (二十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四十四章 龍騰 (二十一) (1 / 2)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尋“盛唐風華 熱門(”查詢最新章節!

桃花渡口。

李世民的目光在麥洪恩以及他手下的百多號降兵身上一掃而過,並未多做停留。在李世民看來,這些歸降兵將就如同所處野渡一樣,都是無用之物不值一提。真正牽動他心腸的只有蒲津渡以及魚俱羅生死,可是偏生自己被李建成的詭計困於這小小野渡之內,縱然再怎麼焦急也無濟於事。

蒲津渡歸屬不但關係著李家的大業,也關係著李世民的前途。偏生李建成蓄意打壓,更有謝書方玩弄詭計,藉口桃花渡渡口太小難渡大船,只給李世民準備了幾十艘小船,並沒有像樣的大舟。

這些小船原本都是水上漁舟,裝不下多少人。且船隻也未經修繕,不足以衝陣破敵,也難以作為橋墩搭建浮橋。若是麥洪恩這百十人肯賣力死守渡口,徐樂等人縱然可以奪下桃花渡,這些船隻怕是有半數以上要沉入水中。如今雖然船隻全在,可是光靠那些小船要把上千人馬運過來也非易事。

李世民看著對岸等待過河的大隊人馬,心中盤算著時間。等到兵馬運完,只怕蒲津渡口早已分出勝負,和李建成相比,自己拿下這區區無名野渡算得上什麼功勞?日後難免會成為軍中笑柄,被軍漢看作靠父兄蔭庇的紈絝。有了這麼個風評,誰還肯追隨自己效力?難道自己這輩子註定只能做李建成的輔臣?

論才學本領,自己均在兄長之上。當今天下大亂群雄逐鹿,父親可以問鼎至尊,自己只因生得遲了些,便活該在李建成之下一輩子做個臣子?這算哪門子道理?老天待自己為何這般不公?明明讓自己將徐樂這等無雙鬥將收為己用,卻為何在這等大事上又處處跟自己為難?

一股無名怒火在胸中燃燒,李世民只覺得兩肋隱隱脹痛,雙目如同火燒,額頭青筋暴起。再看麥洪恩等人那卑劣嘴臉,就越發覺得可憎。一瞬間他甚至想要抽出直刀對著這群敗類肆意揮砍過去,殺個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才趁自己心願。

然則他終非暴虐嗜殺之人,這等念頭只是在腦海中升起,隨即就被壓下。只是把牙齒咬得咯咯作響,手按刀柄一語不發,看著滾滾奔流的河水發呆。陣陣冷風吹在他臉上,卻無助於他壓抑怒火反倒是讓他越發暴躁。

徐樂邁步來到李世民身旁,低聲說道:“二郎不必心急,事情尚有轉機。”

這平平淡淡的一句話,卻似春風化雨,將李世民的沖天怒火澆滅大半。

李世民原本就把徐樂當成手足看待,有了李淵認親那樁事,兩人就更加親厚。在李世民看來,自家對徐家頗有些虧欠。以徐家為李家立下的戰功以及父親和徐衛的交情,縱然徐敢不知因何原因不與自家走動,父親也該撒下人手去找人才對。憑藉隴西李氏的人脈勢力,想要找徐敢又有何難?若是早點能找到這位故人,何至於徐家人受王仁恭所欺,徐敢也不至於死於鼠輩之手。

心裡存著虧欠,對徐樂也就越發關照。哪怕此時心如火焚,卻也不會把脾氣發在徐樂身上。再說自與徐樂相識以來,不管何等難關絕境只要有此人在身邊必可化險為夷。他更非阿諛媚上的之人,既然這般說辭必有把握。

此時兩人身邊除了麥洪恩那些降兵便是玄甲騎人馬,不用擔心走漏風聲,李世民便直言不諱:“這渡口本就荒廢已久,我們手上又無大船,連浮橋都搭不起。若是等到大隊人馬渡河,只怕誤了軍務,某心中如何不急?樂郎君不必以好言哄我,某再怎樣也不至於用這些人撒氣。”

徐樂一笑:“我說得是真心話,並非好言安撫。魚俱羅不是個有勇無謀的匹夫,連桃花渡這等野渡都設寨分兵,又豈會坐等幾路大軍合攻自己的營寨?我敢打賭,魚俱羅肯定派兵分守幾處要地,自己於蒲津坐鎮,準備迎擊大郎的兵馬。幾路合兵輕取蒲津之謀,定然難以如願。阿爺自幼除了教授我武藝,也曾傳我兵法,可是卻不主張我用計設謀,就連我阿爺也不喜歡以計謀取勝,二郎可知為何?”

徐敢乃是軍中有名上將,生平經歷大小戰陣無數,又豈是一勇之夫?兵法謀略方面的造詣傲視天下少有人及,只是不以此出名罷了。徐樂家學淵源,絕不是有勇無謀的匹夫。可是徐敢不讓孫兒用計,這倒是大出李世民意料之外,猜不出其中關竅所在,側頭向徐樂望去。

徐樂道:“雖說兩軍交戰鬥智為上鬥力為下,可是阿爺也跟我說過,任何奇謀妙計到最後都得靠著軍將一刀一槍去征戰才有用處。打仗不能只靠一股蠻勇,但若只想用計,不想真刀真槍與人拼殺,也註定沒有好結果。一個人若是算計太多,膽氣便會變小。身為武人若是沒了膽氣,縱有吹毛寶刃在手也殺不得人。這樣的武人又有何用?王仁恭、劉武周、執必家叔侄,個個都是一肚子心思。可是某隻要殺到他們面前,十步之內人盡敵國,這些人沒了廝殺的膽量本事,縱然滿腹良謀也終歸是無用之人。”

真真狂風吹得徐樂髮絲漂浮,非但不顯得狼狽,反倒更增幾分氣勢。李世民聽徐樂這番言語,心中怒意漸漸為沖天豪氣所取代,不由得拍掌讚道:“樂郎君這話說得好!大郎就是算計太多膽量太小,不像個領兵人的模樣。”

“不光是膽量,更是心氣。身為武人若是沒了這口氣,也就難有作為。大郎沒有武人得心氣,手下又沒有出色的鬥將,全靠著幾個刀筆小人耍弄陰謀詭計就想斬下魚無敵的頭顱?他就不曾想過,他千方百計不讓我們參戰,若是指望的援軍不至,他又該如何?萬一在沙場上與魚俱羅狹路相逢,非得靠一身勇力搏性命時,他又是否拿得動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