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盛唐風華> 第五百二十五章 龍騰(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二十五章 龍騰(二) (1 / 2)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尋“盛唐風華 熱門(”查詢最新章節!

“魚無敵?他不是被斬了麼?怎生跑到了蒲津?”

“這重瞳老賊勇力過人,蒲津又是黃河咽喉隘口,這回怕是要費一番手腳了!”

“這叫什麼話?重瞳賊本領再大,依舊是個老朽,咱們這麼多人馬怕他怎得?他的兵馬比我們少,便是拿人堆,也堆平這小小隘口!”

李建成軍帳內,軍將們你一言我一語,聲音越來越大,吵得李建成頭痛欲裂心煩氣躁。

他看著這幫臉紅脖子粗的武將,心中明白:他們在害怕。

這也不奇怪。魚俱羅威名遠播,便是突厥人聽到這個名字也要忌憚三分,其他人就更不用說。論起家格門第,李家遠在魚俱羅之上。但是論及韜略,武藝,李家滿門加在一起,也不足以與魚俱羅頡頏。便是父親在此,只怕也沒有戰勝魚俱羅的把握,這些軍將心裡發慌也不足為怪。

身為廝殺漢他們並不畏死,但是都希望死得有所值。若是攻打長安,他們想著潑天富貴,誰也不會惜命。可是蒲津渡本身只是個渡口縱然攻下也無多少油水,又要面對當下大隋朝廷第一勇將,自然難免心生怯懼。恨不得別人去打前鋒,自己保全性命,去長安搏富貴。

有一點說得沒錯,魚俱羅最大的短板便是兵少。斥候已經送來訊息,魚俱羅自長安只帶了兩千兵馬。饒是他再如何驍勇,依靠兵山將海填也能把他填死。可是李建成不希望把仗打成那副樣子,畢竟蒲津只是開始,在後面還有長安,那才是重頭戲。

如果在蒲津折損太多兵將,那麼到了長安又該如何?放眼整個天下,有那麼多堅城要塞等著自家去攻打,如果處處都要靠人頭去換,李家又有多少性命去填?

何況這是自己領兵首戰,不但要勝更要勝得漂亮。若是輕鬆擊敗魚俱羅,從此便可揚名天下,父親那裡也會對自己的將略予以認可。用人命去填渡口乃是下下策,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用。

李建成的目光落向劉文靜,希望這位智囊幫自己想個辦法,可是劉文靜緊鎖著眉頭一語不發,顯然一時間他也想不出太好的主意。

忽然,一名軍將搶步而出叉手行禮:“世子,末將不才有一計獻上!”

李建成一見來人,面上也是一喜:“武安不必多禮,我這個人你也知道,沒有那許多架子。今日共商破敵之事,更不必拘謹,有什麼話儘管講。”

出班的軍將名叫張士貴。其曾祖張俊,於北魏任銀青光祿大夫、橫野將軍;祖父張和,為北齊車騎將軍;父張國以軍功授大都督。論家世雖然不能和李淵、王仁恭等人相比,但也勉強可以算作世家子弟,李建成對他這般客氣,有一半便是看在他的家世面上,至於另一半,則是因為他的本領。

張士貴少年便以勇力聞名,尤善騎射,慣用百五十斤強弓,雙手開弓箭無虛發,勇名冠於鄉里。大業天子打壓關隴世家,天下亂象叢生,張士貴便生出異心。楊廣移駕江都不久,其於家鄉舉旗造反,靠著自己一身本領以及家世門第為號召,不費吹灰之力便招募了數千兵馬。橫行家鄉官兵不能制,此番李淵自晉陽出兵攻打長安,張士貴主動帶了部眾前來投奔,甘願為李家報效前敵。

李建成素來重視世家子,何況張士貴名聲在外又能自領一軍,不問可知必是有手段的上將,是以李建成落力籠絡,對張士貴極為重視。見他出頭,心中自然是歡喜。

張士貴行禮已畢,對李建成道:“魚俱羅雖有勇名,但我軍兵多將廣,又何懼一老匹夫?據末將所知,魚俱羅與如今長安城中主事的衛文升、陰世師素有不睦,且因為生就重瞳,有帝王之相,為大業天子所嫉。之前因細故便褫奪了他的官職,又將其擒拿入監,幾度想要處斬。如今情勢緊急不得已令其出戰,也不過是權宜之計。若是末將所料不差,長安城中固然要防範我軍,更要防範魚俱羅!是以他的人馬只會少不會多,京兆郡十六府鷹揚兵馬雖眾,陰世師絕不會派一兵一卒援助魚俱羅!”

李建成不住點頭。朝中之事瞞不過世家手眼,張士貴所言李建成也有所知。張士貴此時提及這些,想必有所指。因此李建成也不發問,只等張士貴自己開口。

“魚俱羅此番被赦免,乃是戴罪立功,絕不敢有絲毫大意。不論何處渡口有失,他都是死路一條。我們以聲東擊西之法,令老兒首尾不能兼顧,縱然他本領再強,也無法挽回大局!”

“武安計將安出?”

“蒲津渡上游十五里有一野渡,本地人稱為仙人渡,下游另有一桃花渡。論及規模,蒲津渡為上,仙人渡次之,桃花渡有渡口之名無渡口之實,早已廢棄。仙人渡也是小渡口,非兵家用武之地,於戰局並無關礙。只是魚俱羅如今待罪之身,不敢有絲毫閃失,這小渡口雖不關戰局卻關係他的性命。若我軍輕騎潛越,奪取仙人渡,陰世師說不定就能要了魚俱羅首級!是以我軍只要攻取仙人渡,魚俱羅必然分兵去阻擋。若是世子借出旗號,讓魚俱羅誤認為世子親自帶兵潛越,魚賊必親統大兵前往阻擊。彼時我軍再以一勇將直衝蒲津搶奪渡口,這一戰自然是穩操勝券!”

李建成聽得不住點頭,以前便聽人說過張士貴素有將略,今日一見確實名不虛傳。從一開始他便沒跟著那幫軍將亂喊亂叫,而是凝神思忖破敵之策,這一計用得很是高明。既可奪了蒲津,也不必折損太多兵力,於眼下而言,乃是最好的結果。李建成的手在公案上一拍:“武安和我不謀而合!我正想用這個辦法,奪取蒲津渡口!不過這認旗也不必借,某就走一趟仙人渡又如何?”

劉文靜連忙道:“世子不可!魚俱羅素有神勇,若是軍陣之中狹路相逢,只怕世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