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肆虐的風雪,終於小了下來。就是這大風雪,完美掩蓋了徐樂這小小一隊人馬的行跡,也讓青狼騎上下都放鬆了警惕性。漢兵從來不敢在這酷烈天氣中作戰。
正是這樣的天候,才讓徐樂下定了連續奔襲的決心。在壬午寨前,在執必賀的大營外,連續取得勝利,反過來將執必賀所部逼迫得收縮回大營!
現在天色已經大亮,臨近午時,風雪漸小,太陽從彤雲之中探出頭來。將山川大地照得一片通透,積雪反射出刺眼的光芒,身在其間,讓人情不自禁就心胸開闊,忍不住就想痛痛快快的嚎上一嗓子。
站在高處,周遭數里外的景象都可以看得分明。就見兩山之間的漢時馳道之上,大隊人馬正向這裡而來。
這隊人馬,都裹著弊舊的大氅,戴著兜鍪,人人乘著備馬,兵刃甲冑,也俱都在備馬身上。戰馬韁繩都在手中牽著,以標準的行軍速度向北而來。
人人都是滿身冰雪,紅色的盔纓在如一片赤色的雲霞,在白色的積雪上跳動。
如此景象,哪怕站在山頂遠望,也直讓人豪氣頓生!
正是劉武周所領的主力前來!在徐樂已經以區區百騎奪回壬午寨,並將執必賀主力壓迫,獲取了足夠的戰場主動權之後,劉武周主力到來,就足可選擇怎樣打擊執必部南下大軍,直到將他們徹底趕出雲中之地!
這支隊伍,明顯也龐大了許多。除了軍容嚴整,一人雙馬的恆安甲騎和玄甲騎之外。隊伍兩側後面,還多了許多服色雜亂,騎著各色各樣馬匹,兵刃裝備各自不同的人馬。
一眼就可以看出,這是劉武周在沿邊各個軍寨召集而來的守寨鄉兵射士。在壬午寨被奪回之後,劉武周也敏銳的發現了戰機,不及從雲中城調集大軍而來,就馬上召集這些守寨鄉兵。
這些守寨鄉兵,基本上都是兵農合一,平時耕作,突厥入寇就是守寨。基本不擔負野戰之責。恆安鷹揚府在隋時算是個大軍府,兵籍上足有一萬二千四百餘人,但大部分都是這些守寨鄉兵,真正野戰主力就是以雲中城為核心的幾千主力。
原來恆安鷹揚府對這些守寨鄉兵沒什麼威信可言,也徵調不動。但是自從劉武周入主恆安鷹揚府之後,儘可能的對沿邊軍寨撥補物資,從牙縫裡面擠出東西來。更在去歲大戰打出了威名。讓這些半獨立於恆安鷹揚府的緣邊軍寨,也開始尊奉劉武周的號令。
邊地漢子,就是這麼樸實。知恩圖報,瞧得上你,就會為你賣命!
劉武週一聲號令,冰天雪地之中,數百緣邊軍寨抽出來的丁壯,就齊集而來,加入劉武周率領的主力當中,等著在這冬日與執必賀的青狼騎主力一戰!
這些丁壯,雖然裝備簡陋,隊伍雜亂。但是都騎得劣馬,開得硬弓。陣列而戰的確不行,但卻都是上好的可以用來遮護側翼的輕騎!
劉武周正是為了等待這些緣邊鄉兵齊集,又耽擱了一兩日。他想徐樂已經打下壬午寨,憑寨而守,這一兩天總能堅持下來。卻沒想到,等他趕來之際,徐樂已經到執必賀的大寨之前又走了一遭,又是一兩百青狼騎成了徐樂馬蹄下的亡魂!
此刻壬午寨廢墟之上,所有人都湧了出來,遠遠看著劉武周的大隊到來。每個人都在歡呼雀躍,大聲呼哨。
徐樂帶領大家兩場勝仗打得太過提氣,大家軍心士氣都完全提了起來,再不將執必賀這上萬青狼騎的入寇放在眼裡。現在戰場主動權在手,劉武周率領主力到來,眼見一場大勝可期。到時候大家再轉頭南下,去找王仁恭的麻煩!
恆安甲騎還有玄甲騎,都在朝著遠遠而來的大隊呼哨吆喝。
“入孃的,你們來得遲了,這仗都快要給咱們打完了!”
“再遲一些,就趕不上熱乎的湯飯了。本來還想著咱們包打完突厥狗得了,現在才趕來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