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旗翻動,這一營馬邑越騎立即自發動作起來。
兩邊丘陵上的哨探騎士翻身下馬,準備居高臨下以步射牽制對手靠攏,甚而還有人遙遙發出一箭,飛出數十步插入官道之中以為標的。到時候發箭就可以以此為距離判斷。
而道路當中的馬邑越騎,頓時由行軍的縱隊變為橫隊,疏散拉開了陣型,準備接戰。
雖然還是傳統的疏散騎軍陣列,但這反應,這素養,也只有打老了仗的精銳老卒,才能做到!
馬邑鷹揚府作為邊地鷹揚府之一,雖有大業天子徵高麗抽調,有王仁恭接掌之後的提拔親信,招募異族以攪亂,但仍然還有些老底子存在!
這些老卒,根本沒有等王翻的號令,短短時間就做好了戰鬥準備,這時才有火長隊正望向王翻,只等他決斷是接戰還是暫退。
可王翻坐在馬背上,和身邊十幾名親信一起,根本沒有動作,一個個臉色發白目瞪口呆,哪裡還發得出什麼號令?
王翻不過三十歲的年紀,是太原王家遠房族親,因為血統實在太遠,就算在主支那裡拼命鑽營,也就混了個家將的位置,貼身護衛王仁恭。
素來所為,也就是為王仁恭牽馬墜鐙。服侍得異常恭謹體貼,也沒怎麼仗著王氏族人身份在家將圈子當中飛揚跋扈,反而到處與人為善,口碑甚好。平日無事,也的確習練了一點武藝。
累積了歷練來服侍王仁恭的苦勞,加上好人緣好口碑,在王仁恭入主馬邑郡之後,就將他放出身邊,領一營馬邑越騎,指望王翻能將這一營馬邑越騎老卒徹底掌握在手中。
王翻在營中,也向來寬厚待人,先人後己,也不克扣兵餉,更不作威作福。
但是王翻就是不會帶兵打仗!
邊地為軍,能帶兵,能廝殺是毫無疑問第一位的,沒了這個,你其他做得再好,也是白費,這些老卒如何能夠服你?
神武突然陷落,顯然是天崩地裂的大訊息。雖然王仁恭一直在針對劉武周,但是馬邑郡上下,都知道恆安兵之精。馬邑鷹揚府一半兵力,都堵在雲中盆地出口,就是生怕哪天劉武周真的破釜沉舟,和王仁恭大幹一場。
突然之間,卻傳來了神武陷落的訊息,而北面堵住雲中盆地出口的重兵還沒有訊息傳來,雖然王仁恭以鐵血手段立即出動善陽大軍反攻神武,但馬邑鷹揚府上下豈能不人心惶惶。
莫不是雲中盆地出口那支兵馬已然被劉武周打得全軍覆沒,然後被劉武周襲取了神武,恆安精銳,已經頂到了善陽門口,這下馬邑郡局勢危矣!
當得知自家這一營要跟在選鋒營之後而進,幾乎也可以算是全軍先鋒之後,王翻就已經是做了一夜噩夢,行軍在途,更是疑神疑鬼,滿腦子轉動的都是看見劉武周大軍之後自家該如何是好。
怕什麼偏來什麼,現在道中就突然傳來警訊!雖然麾下老卒立即擺出了迎戰姿態,還等著自家下號令。可王翻自家知道自家事,現在兩條腿都抖了起來,哪裡還能做出任何決斷?
在這一瞬間,王翻真的想掉頭便走,但王仁恭的積威好歹還維持住他最後一絲理智。顫抖著聲音開口,就是兩個字而已:“接……接戰!”
火長隊正仍然看著王翻。
接戰,如何接戰?列什麼樣陣勢?是以箭陣拒止,還是乾脆就迎上去騎軍對博?更或者讓開道路上兩邊丘陵,下馬步射牽制?